【嘉德香港•秋拍】沧海遗珠,动人芳华:常玉的纸上倩影

常玉被誉为二战前最有成就、最出名的旅法华人艺术家。生于四川南充的他,幼时随父亲习画,拜书法名师赵熙习字。_【嘉德香港•秋拍】沧海遗珠,动人芳华:常玉的纸上倩影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德国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常玉被誉为二战前最有成就、最出名的旅法华人艺术家。生于四川南充的他,幼时随父亲习画,拜书法名师赵熙习字。家境富裕,得兄长常俊民的支持,在弱冠之年赴巴黎勤工俭学,十年后,兄长去世,常玉顿失经济支柱,经历了所爱之人的离开,他看淡生死,在穷困潦倒之时,对艺术仍热情不却,选择留法继续追寻画家之梦。骨子里的幽默豁达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风骨,让他即使生前怀才不遇,也依旧满怀赤子之心。1966年,身无分文的他因意外孑然结束了如梦般的游子一生,留下一世传奇。

常玉(右)与兄长常俊民

绝弦尔后,终现知音

1966年9月,常玉在逝世后,因无法定继承人,工作室里的作品成为遗物由法院交由巴黎图欧(Drouot)拍卖行成捆上拍。法国收藏家米谢.阿拔赫(Michel Habart)因缘际会下由此初见常玉之作,爱不释手,爽快买下数以百计的纸上臻品,视若珍宝。十年后,旅法艺术史学者陈炎锋偶见常玉素描,通过友人结识阿拔赫,两人倾盖故知,几经讨论拼凑出常玉生平,更为其举办个展,世人才得以一睹尘封百年的绝世风韵。中国嘉德香港2023秋拍呈现四幅源于阿拔赫家族珍藏的常玉精妙纸本之作,来源有序,实属可遇不可求。

1984年5月,米谢·阿拔赫(前中)与其家人及艺术史学者陈炎锋(第二排)在巴黎场与素描与水彩展合影

中西激荡,风韵无双

当常玉画得越多而对事物的体验越深,他便越发现那蕴含在民族血统里的特殊性……他知道如何以最精简的方法,勾划出事物中的精髓及幽默感。

——常玉好友暨重要赞助者、荷兰作曲家法兰寇(Johan Franco)

1930年的穹顶餐馆,常玉生前常在此对景、人物写生

1920年代,初至法国的常玉,性格不羁、无拘无束,他舍弃严谨的艺术学院,选择至蒙帕拿斯大茅屋学院(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自主学习,潜心钻研素描与速写。这位来自中国的翩翩公子,「师夷长技」但不忘本,喜用毛笔速写,在大茅屋经常引来许多同学围观。他专画女像,凭在中国习得的「勾线敷彩」绘人物轮廓,再以铅笔、炭笔晕染,下笔果断准确,线条遒劲简练,举手投足间,东方美学独有的气韵凝于纸上。在其温润的笔触下,模特儿们无论男女老少,顷刻间,全部化作裸女。如此特出的画风,越夸诞,越受追捧。此时,裸体画在中国备受争议,被认为「有失体统」, 而身处巴黎的常玉得以自由、自主表达,丰富了该主题的面貌。据可考出版,常玉毕生创作了将近两千幅裸体与人像素描。徐志摩、潘玉良、邵洵美对其作赞赏有加,邵氏更美言其为「近代艺术界的宝贝」。

威丹《大茅屋》,银盐相纸,约1930年作,衣淑凡藏

回顾常玉一生,素描作品为其风华正茂、无忧无虑之时所作。醉心人体之美又钟爱摄影的常玉,受多角度摄影作品启发,其笔下女子视角丰富:侧像、背影、正面、局部特写,摇曳多姿。她们茕茕孑立,极少成双出现,大多丰腴,姿态万千,充满律动感。而回顾彼时巴黎盛行极简之风,此理念与八大山人的「省」异曲同工。常玉将少时积累的东方书画底蕴完美融会于西方构图中,「脱俗又不因循」,布局淡雅,画面纯粹轻快,人物独具风雅。作品中可见大量留白,画中线条至简,数笔曲线便勾勒出比例夸张的大腿,塑造「梳齿状」指尖,人物神态惟妙惟肖。学者衣淑凡将其素描作品大致分为两类:含阴影及框线作品,及单纯具轮廓线之作。前者结合铅笔和炭笔施绘,后者多以毛笔描写,本次拍卖之作并现两者风华。

铅墨流转,岁月静好

Lot 75

常玉

站姿裸女

铅笔 炭笔 纸本

一九二〇至一九三〇年代作

49.5 × 30 cm

Sanyu

Standing Nude

Pencil and charcoal on paper

Painted in 1920s to 1930s

出版

2014年,《常玉素描与水彩全集》,衣淑凡编,财团法人立青文教基金会,台北,图版 D1173,电子附录第67页,彩图

来源

艺术史学者陈炎峰好友暨法国作家米谢.阿拔赫(Michel Habart)家族旧藏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HKD 150,000 – 250,000

常玉钟情于具力量感、高大的模特儿,《站姿裸女》为本次上拍之阿拔赫藏品中唯一一件裸女作品,实属经典之写。艺术家以铅笔、炭笔并用,线条柔和灵动,如书法运笔,一气呵成地勾绘出人物躯干,主角双手交叠,合十贴脸。而以极简的圆形、曲线速写出人物立体的五官、卷发及肚脐。女子的头部被刻意缩小,丰盈饱满的身躯及若「宇宙」般被夸大的四肢大方展露于观者眼前,张力不凡。炭笔晕染于铅笔线条之上,强调轮廓曲线,一展虚实间的呼应。视线下巡,「梳齿状」脚趾轮廓细致而现,与丰硕躯干形成强烈对比,突显「肉感」气息。画中人抬头,下巴微敛,风情万种地凝视观者,流露着女性对自我体态的欣赏,也让人不禁沉浸于「简约里复杂,复杂里简约」的婀娜曲线中,过目不忘!

Lot 73

常玉

读报女子

铅笔 炭笔 纸本

一九二〇至一九三〇年代作

50 × 30 cm

Sanyu

Lady Reading Newspaper

Pencil and charcoal on paper

Painted in 1920s to 1930s

出版

2014年,《常玉素描与水彩全集》,衣淑凡编,财团法人立青文教基金会,台北,图版 D3035,电子附录第118页,彩图

来源

艺术史学者陈炎峰好友暨法国作家米谢.阿拔赫(Michel Habart)家族旧藏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HKD 160,000 – 260,000

《读报女子》亦为艺术家以铅笔、炭笔速写之典范。画中主角如端坐于咖啡厅的大家闺秀,戴着时髦的短沿圆帽(cloche hat)及珍珠项链,耳环在脸侧隐隐若现,手持报纸,肩部微屈,身体呈90度坐姿,身材瘦削,文静典雅。与《站姿裸女》绘法相似,常玉先以铅笔细线绘其身,炭笔叠加作阴影,但本作炭笔线条更加交错、运用面积更广,用以呈现女子如丝绸般流萤飘逸的衣着质地,使画面更饱满。以打圈式描摹的珍珠项链实为点睛之笔,在繁复的炭笔线条间,每一个精细的圆都诉说着法国女人的精致与慵懒。只见她将报纸铺在腿上,温柔颔首,一手翻阅,翩若惊鸿,沉静洵美。

弱水三千,只取一「墨」

形式上我追求简化,直至最核心的本质……精准的力量才能更加丰沛无限。

——常玉

而《斜坐仕女》与《女子侧像》皆为以角度不一的毛笔绘就的同一短发美女。二者均采用对角线构图,以低视角夸张放大主角腿部,描绘女子侧身坐姿。人物动作暗示被隐去的坐椅和手中笔杆,在曲直交汇间,简约却又精准地呈现低眉静思、心无旁骛的女子。

Lot 74

常玉

斜坐仕女

墨 纸本

一九二〇至一九三〇年代作

45.5 × 28.5 cm

Sanyu

Reclining Lady

Ink on paper

Painted in 1920s to 1930s

出版

2014年,《常玉素描与水彩全集》,衣淑凡编,财团法人立青文教基金会,台北,图版 D2237,电子附录第99页,彩图

来源

艺术史学者陈炎峰好友暨法国作家米谢.阿拔赫(Michel Habart)家族旧藏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HKD 150,000 – 250,000

在《斜坐仕女》中,浓墨从人物左肩一顺而下,延伸至裙摆,带出双腿轮廓,墨色渐枯之际,写出粗跟玛丽珍鞋、直挺的外套、纤纤细手,最后以简劲之笔勾勒出人物五官及短发,尽显别具一格的头身比例。丰腴的小腿与脚下拘谨的姿势对立,主角左手指尖呈握笔之势,人物安之素若的绰态,让人耳目一新。

Lot 76

常玉

女子侧像

墨 纸本

一九二〇至一九三〇年代作

45.5 × 28.5 cm

Sanyu

Lady Profile

Ink on paper

Painted in 1920s to 1930s

出版

2014年,《常玉素描与水彩全集》,衣淑凡编,财团法人立青文教基金会,台北,图版 D2322,电子附录第105页,彩图

来源

艺术史学者陈炎峰好友暨法国作家米谢.阿拔赫(Michel Habart)家族旧藏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HKD 130,000 – 230,000

而在另一《女子侧像》中,常玉由侧后方的角度细察女子,在其颈部下笔,墨色随笔尖顺流而下,竭于裙摆处,将「宇宙大腿」深藏连衣裙下,自后,笔触如游丝特意拉长,扫出裸露的小腿,线条婉若游龙,大气凝练。她轻抬梳齿状的玉手,手中虽无物,但其动作令人联想她若微调腿上纸张的位置,虚实间刚柔齐驱,给人另一番的想象。

作家杨绛曾言:「灵魂生来孤独」,漂泊流离的常玉,始终超然无所拘,将他对艺术不竭之爱化作纸上神韵。这些女子无关风月,遗世独立。上世纪的巴黎倩影,被他鲜活留驻,观看眼前作品,倘若跨时空与其相拥。常玉以穷尽一生的孤独修行,独留「缄默」与后人共鸣,令人在如歌的雅韵中,细享各自的缘聚缘散。

中国嘉德香港2023秋季拍卖会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拍卖:10月8日 | 10am预展:10月3 - 6日 | 10am - 8pm10月7日 | 10am - 6pm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 展览厅5BC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