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与纠缠”展览开幕式现场
4月2日,「頌」艺术中心迎来备受期待的“凝视与纠缠”展览开幕,展览邀请到两位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十分重要的艺术家:向京和邢丹文,共同呈现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以女性的视角和对话方式探讨人性、情感中的矛盾和纠缠。这也是「頌」艺术中心推出的重要学术展览。
“凝视”一词最早来自于法国作家、学者和精神分析师雅克·拉康提出的心理学概念——“凝视是一个召唤被看见的目光,一个回返的目光”。后来在1975年由英国当代著名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导演劳拉·穆尔维发表的《视觉快感于叙事电影》一文中提出“镜头代表的是男性凝视的目光”的观点,从此,“凝视”这个名词广泛影响到了人文学科及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这次展览策展人魏星将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空间里或并置或穿插展示,形成一场作品在物理空间上对话,更生成在精神领域的碰撞。有一种无声的交流,静默的较量,暗自的共情和感知的共享。作品中各种的凝视和眼光,以及隐藏的暗线和缠绕,交织成了一个充满隐喻的场域。而她们的作品有一个共性,就是都从身体出发,从自身的主体性与他者、与世界的关系出发去建构她们的艺术创作。
向京雕塑 《一江春水向东流》局部 玻璃钢着色
向京雕塑 《一江春水向东流》局部 玻璃钢着色
向京雕塑 《一江春水向东流》局部 玻璃钢着色
艺术家向京的作品《一江春山东流》名字来自一个同名电影,它的寓意是所有的人类都是在一个命运之河中流淌,这种无意识、有意识、下意识的纠缠,组成了我们每个人命运的河流。命运的河流将把我们带向不可知的远方,形而上的提问将再次浮现在我们的心头:我们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于是,《一江春山东流》和邢丹文的作品《线》就出现了一种互文、对话的关系。《线》表现了一种母女关系的纠缠,它直指家庭伦理关系,这种最亲密的关系同时带来爱和束缚,控制与自由,它是我们每个人最早的主体性意识的启蒙者和塑造者。
因此这个展览就是关于主体和他者之间如何彼此建构;我们如何在生活和成长中去建构自身,以及如何去影响他者的建构。而这种互相的建构和塑造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命运,影响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时代。
邢丹文作品《线》静帧画面与向京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
邢丹文影像《线》 双视频全高清立体声配乐 片长11'30"
邢丹文作品《都市演绎图9》
策展人魏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对两位艺术家的理解,以及本次展览的叙述性,“向京和邢丹文这两位是非典型的女性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并不以女性主义为符号,他们的光谱是很广泛的。创作从自我出发,慢慢过渡到对生命本体的追问,对社会现象、都市人生存的关怀和反思。”
“向京和邢丹文是第一次在一个空间单独对话,作品本身也具有互文性。两位艺术家在做作品时都是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在这个空间相遇之后语境使得作品有了新的变化。艺术家向京雕塑<一件春水向东流>最前面的两个女孩,面对邢丹文影像作品<线>,影像作品中的女孩就是这两位女孩自身的映照。
邢丹文数码油画《药》、作品《我无法感到我的感觉》体现了都市生活中人们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焦虑。我们怎么去发泄,如何找到平衡?向京雕塑《异境——彼处》给到了答案。作品中延伸的胳膊是对童年意象化的表达,通过我们对彼岸世界的向往、想象,为自己找到一个出口。而整个空间门口处的小女孩在窥视,在门外窥视别人的命运。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空间中完成了二次创作和解读,作品与作品之间产生了新的关联。”
向京雕塑《异境——彼处》玻璃钢着色 119×470×85cm 2011
邢丹文数码油画《药》 28 x25 cm x 24 2019
向京雕塑《尽头》 玻璃钢着色 171×68×55 cm 2000
邢丹文影像《我无法感到我的感觉》 单频高清无声 5分25秒
「頌」艺术中心馆长、创始人苏芒在开幕式上谈到,“对于今日和往昔,女性独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两位艺术家在很早期就摆脱了世俗对于女性的桎梏,全情的投入到了和时代同步的艺术创作之中,并且为大家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在当下,女性艺术家们的创作日益受到重视,她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探讨性别、身体、历史和文化等议题,对当代艺术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其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女性对于自我身份的认知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视角下对于社会的关注以及她们对于人性的关怀。”
女性虽是人类的一半,但自身是千差万别的,她们所面对今日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个体选择,亦是艺术家创作的动机。女性提供另一种智慧,另一种思考,另一种想象力去开启更广阔的社会可能性,向京和邢丹文两位女性艺术家正是这么去做的,也是“凝视与纠缠”这个展览想要为社会和公众呈现的价值。(本文图片由「頌」艺术中心提供并惠允使用)
“凝视与纠缠”展览现场
“凝视与纠缠”展览现场
「頌」艺术中心馆长、创始人苏芒致辞
永乐文化创始人赵旭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魏星致辞
艺术家向京接受采访
艺术家邢丹文致辞
学者于丹致辞
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创始人李晓林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