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象魔法”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撰文_徐子淇
古老的长卷上,人类是何时第一次仰望星空,投去好奇的目光?这是一个难以求证的问题,但那必然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宇宙作为一种意识,真正降临在我们的世界。即便是现代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时代,对于我们而言,现实仍然是一个难以阐明的魔法,我们无法不身处时间之中,宇宙以最精妙的方式赋予人类永恒奔流的生命感知,却也带来无法逃脱的不可得的宿命。
“星象魔法”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正在南京金鹰美术馆展出的“星象魔法”就出自于刘慈欣的《朝闻道》所涉及的隐秘而宏大的叙事,在该展览中,15位不同代际、不同创作媒介与观念的艺术家,旨在以创新性的主题,具有互动感的呈现,重新书写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别样谱系。作为中国中生代代表策展人,孙冬冬的灵感发源于三十五万年前人类祖先仰望宇宙群星闪耀的时刻。当身处金鹰美术馆52层的高空,玻璃幕墙与繁华都市的倒影、澄澈晴明的天际互相映照,时间与空间形成一处精妙的互文性场域,在思维与心灵此起彼伏的精神的河流中,我们可以看到分殊的主题、观念、符号与形象,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星丛情境,复现与回溯人类从远古以来的生命共相。
“星象魔法”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星空宇宙主题下的金鹰美术馆展览强调了观展时刻的体验感、参与性、视觉化,表现出与固化陈列和传统模式的拒斥态度,以参与和互动的艺术作为凝视星象魔法的透镜,在美术馆的高层空间中搭建各种艺术媒介再现灵晕性顷刻的场所。18件艺术作品中,既有从古老的过去的时空获得精神昭示的作品,也有从身边世界因缘际会之中被某种灵感击中的构思;既有影像的观看呈现,也有近乎“表演”的动态飞行作品,以及在展厅内需要依靠观众、参与者互动才能完成的艺术设计。“星象魔法”如同一场由艺术家与参与者共同开启的行动,在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多种可能性的面相。
王郁洋 《柏拉图的立方体》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祂把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无。”《约伯记》中的神秘启示在王郁洋作品《柏拉图的立方体》中得到具象的赋魅。这一由30根全管发白光的LED灯管组成的正多面体,以俯瞰着整个城市的高空玻璃幕墙为底色,通过电脑控制的机械拉伸结构不断变化着十二面体的形态。观众无论身处何种方位,都无法看到具有一致性或重复性规律的模板图形。柏拉图曾以复杂暧昧的语调写:“神使用十二面体以整理整个天空的星座”,其学生亚里士多德添加了第五个元素——以太(希腊文:Αιθήρ),并认为天空是由此组成。第五种立体即作为动物体的原型,被神用来界定宇宙的轮廓。正如多面体结构永不停息、不可捉摸的变换,在永恒与运动的时空之中,艺术家的作品以虚构奇观的方式探究和表述经验、认知、人类对宇宙构想之间的关系。他的设计概念表现出对另一种层级智慧的钟情,其中的思考与制作模式不妨说是具有一种“非标准艺术”的特点,以非哲学的名义对哲学传统的剧烈离弃。作为整个展览的叙事起点,《柏拉图的立方体》铺开了一道多维度、多视角的思辨路径,彰显了人类仰望星空之时灵气弥满的宇宙面相。
徐渠 《触碰》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向展厅内部追踪过去,徐渠为展览委托定制的大型装置《触碰》,通过一对机械吊臂上的现代行星影像,隐喻了上帝创造亚当的时刻,将人类对于宇宙原始而久远的好奇引向一种知性深处;另一方面,艺术家借两块互相摩擦的机械屏幕,在人类的回望里试图实现对人类的反讽:遥远的距离和未知使我们丧失了穷尽一生的时间去远足的勇气,而彼此接触、无惧毁灭的人工智能以更加纯粹的好奇将触觉延伸到虚空之中,或许意味着机械身上保有的正是我们所缺乏的珍贵的秉性。
徐渠 《尘埃》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他的另一幅绘画《尘埃》中,背景图案是艺术家使用化学褪色药剂漂洗出的世界,并非卫星遥感测绘出的科技图谱,而是艺术家通过记忆描绘出的形象。在宇宙和地球的互相凝视中,将向外的目光反射回观察的主体。
胡晓媛 《石凝|再见,永恒四》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主展厅中间陈列的《石凝|再见,永恒四》与徐渠两组以太空为主题的作品形成鲜明有趣的互映,作品使用了几件来自疆界地带的器物,如黑陶钵、铜碗、铜棍;漠河附近找到的石化的牙、石矛头、石箭头等等,纤薄的绡(生丝)的包裹如衣似皮,让器物们在隐含的生物感中看起来意图模糊,并且与当下疏离。正如策展人孙冬冬所介绍的,胡晓媛作品带有无名的祭祀意味,与周作人倡导的“美育”理念相契合,器物间淳朴的共感提示着应对当下时空与代际焦虑的方法:回到传统。
徐累 《世界的重屏》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基于重构未来与复现过去的并行线,徐累《世界的重屏》借五代名作《重屏会棋图》为灵感,将大幅工笔画结合现场装置以及古代文物组成一体,探讨了“重屏”传统的真幻观。古往今来文化视域下丰饶动态的全球编码,各种文明遗迹与符号交错相叠,在画家笔下组成了迷宫般的框架和曲折离奇的场景。它们彼此映射又相互穿越,时空的平行与纵横,景象的叠印与呼应,无不呈现出人类在追求知识的进程中东方与西方从未间断的交流、影响、与并存的文化投影。
郝量 《套数·秋思——晨昏》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宇宙的叙事,不仅倒映在宏大时代的长河与想象里,也反复浮现在微小个体的波纹与明晴之中。受启发于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同名套数作品《套数·秋思》,郝量系列作品《套数·秋思》一题,追问了今时的情感形态何以通过此种凝炼的形式得到凝聚和再造。《套数·秋思——晨昏》这一作品将某种刹那间的感悟凝结成具有洞见性的场景:冬春之季,乍暖还凉,气息清透,岸边人围看湖面,湖面如镜,隐含着的眼睛意象仿佛映照着世间万像。套内虚灵飘渺,于是在审美的静观之中,于无涯的时间和意象的场域里建构起自身的主体性。
仇晓飞 《穹顶》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仇晓飞的绘画《穹顶》,通过对人类文明符号的挪用与组装,在时间的流动中,捕捉时代之下的个体感受。
何翔宇 《Mia》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何翔宇的不锈钢雕塑作品《Mia》,以身边好友的中德混血女儿为原型,作为其作品谱系中的亚裔群像,这一温和、眉眼低垂的小女孩形象,无限符合上帝面纱之下宁芙女神的形象,双手的姿态像是要紧握什么,又像是在求问什么。亦如策展人孙冬冬所言,“再精微的个体,也在讲述宇宙的故事”,作品以细微的透镜折射古老艺术疆域的恒久感动,将展览的叙事引向时间性的时代际遇与生命意义的讨论。
童文敏 《温度》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这种立足时空意象的思考,同样呈现在童文敏与刘玗的影像作品中。童文敏的行为影像作品《温度》所唤起人类身体内在的洪荒气息,裸露上身围绕着火堆的人群,依靠着不同的温度转动自己赤裸的皮肤,感受温热降临,篝火的呲呲作响在一片安静的氛围中显得无比专注,半明半昧的火光中人们安静又庄重的表情,一如一场行星公转与自转的微缩景观。
刘玗 《假使叙述是一场洪水》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刘玗的《假使叙述是一场洪水》被诠释为人类文明共享的神话叙事模型,宛如河川流入大海的绵密叙事经过了漫长日夜的淬炼,在口传与文字的传递之下,世代交迭之间,产生了叙述的差异与变异,但仍然保有近似且完整的叙事结构,如同被收藏在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之中,在古老的世界、各个民族之间,分享着某种神秘莫测的共时性。
陈飞 《小周末》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从具象现实尺度,人类的希望与烦恼,作为一种日常情态,在陈飞的绘画《超自然》与《小周末》中,则是另一种充满戏剧性的现实的“魔法”。
刘月 《起源》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刘月的《起源》旨在凝固住流动的时间,巨大的绳索编织网上,流体滴洒于地面的印记形成一个记录整个时间运动过程的景观,不同温度点上的融化形态被定格在同一张大网上,以物理的形态,重新将时间的涡流拉回宇宙的尺度。
陈哲 《夜空中的最后一程》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陈哲的特定场地装置《夜空中的最后一程》,受到亿万年前痕迹化石的感召,用飘洒的粉末将远古时代生物生前走过的最后一程化作星座,如同神话里的形象因升上天空而成为永恒。在无限的时空尺度下,转瞬即逝的生命超越了有限的自由——长眠地底的成为标本,跃⼊星光的成为传说。
沈心怡 《洋葱大师》(右方)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沈心怡的《洋葱大师》以人造洋葱这一奇怪的奖品重新设计、定义了娃娃机这一常见于游戏厅的物品:看似既诱人又简单,然而它的设计却旨在给玩家一种错误的印象,让人误以为可以轻易地获得奖品。艺术家呈现了一款既没有办法参与,也没有奖品可以赢得的游戏,展现出一种生命徒劳的自我娱乐。这组作品平衡了微妙的天人感应,在具象的现实世界里找到人与物象、人与世界的原始同情,以艺术的方式,去识别、连通生命的普遍经验。
王梓全 《穿越机(FPV, first-person view drone)》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据策展人孙冬冬介绍,王梓全的委任创作《穿越机(FPV, first-person view drone)》是本次展览中最为大胆激进的作品,基于运动轨迹的视角,航天器的形象被赋予行星和星云的含义,飞行器穿过展厅内陈设的环形装置,将亘古的生命欲望转化为一种想象未来的技术动力,通过环绕大厅的轨道,串联起“星象魔法”的时空之旅。
王光乐 《红磷2007》(右方)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当完成环形展厅的巡游,再次回到展厅,巨大墙面上王光乐的作品《红磷2007》,以邀请观众参与艺术构建的互动方式,安静地折射着绛色的光芒。火柴盒上擦火柴用的红磷,被均匀地涂满在画布上,看起来这与一张土红色的画布底子无异,而观众可以用一旁摆放的火柴任意擦亮这张画布。火光的痕迹赋予这张绘画持续行动的增殖过程。艺术家自述道:“当观众擦亮手中的火柴,情绪被燃起,他的参与、做为物理现象的火光、硫磺的气味促成了一次活动。在这一刻,参与者不再问这是什么,而我则看到参与者与作品之间产生的火花,这是作品与人的关系的隐喻的直观。一个纯然的感性活动,包含了物理加感官的体验内应成的经验,照亮了艺术的含义。”
“星象魔法”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在人类文明叙事漫长的求索中,星象如同连续性发生的古老线索,穿越了“巫术—宗教—科学”的三个文明时代,从不同方面以感性的手法触碰了宇宙内在蕴含的自由维度。沉积在人类历史文化经验中的原始情感,每一粒小小星尘中都凝聚着某种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因素,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无数次跋山涉水,重复产生的欢乐与悲伤的余烬。即便在当下焦虑与虚构的时代,我们的心灵依旧能感应到那股肇始于生命源头的神秘力量,就像洪荒时代的人类祖先一样,过去与当下,当下与未来,世界文化交相辉映之所,人类历史的进程在纯粹的象征与自我发现里不断循环。
“星象魔法”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与之对应的,展览所构建的宏大的时空意象,也并非一种全然的外在空间,而是用一种类比化的连接方式,指向一种人类在文明传承与文化裂变中,自我创造的“内省空间”。精神、记忆、明亮时刻中闪烁的痕迹与意图,一并纵横在星象的修辞与魔法之中,一端朝向探索的尽头,一端连着原初的开头,让生命的点滴体验,以诗性的弹性方式,轻盈地降落在当下的“厚重时刻”。
“星象魔法”展览海报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