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公共艺术的关切:英雄、历史与日常生活

南非艺术界以多元的文化交融、对社会议题的关注以及对身份认同的探索而闻名。在后种族隔离时代,许多当代艺术家将传统与创新融合,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媒介,探讨种族、性别、权力等议题,呼吁社会变革与包容,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和表达方式。_南非公共艺术的关切:英雄、历史与日常生活

文_吾步徒

“感知自由”,一副眺望开普敦罗本岛的眼镜。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

南非的当代艺术与公共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南非的艺术场景也经历了巨大变革。南非艺术界以多元的文化交融、对社会议题的关注以及对身份认同的探索而闻名。在后种族隔离时代,许多当代艺术家将传统与创新融合,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媒介,探讨种族、性别、权力等议题,呼吁社会变革与包容,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在庆祝文化和身份多样性的基础上,一些创作者还试图打破艺术的界限,将壁画、雕塑、马赛克镶嵌、广告牌和行为艺术等各种视觉形式用于公共空间的创作,鼓励人们停下脚步,关注他们生活的环境。

在南非,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主要在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地方,主要是向南非的英雄偶像致敬,或者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在许多城市都可以看到正在进行的公共艺术项目,既有永久性的装置也有临时展览的创作成果。在约翰内斯堡,新城文化区是公共艺术最密集的地方。散布在整个地区里的560个木雕头像旨在反映非洲身份的多样性;而科学探索中心(Sci-Bono Discovery Centre)前的南非国旗钢铁雕塑“希望之旗”(The Banner of Hope)则是为了庆祝南非人得之不易争取来的自由。在开普敦,所有的综合快速交通系统(IRTS)车站都有公共艺术作品,在城市商业区的前滨,有许多描绘开普敦街头生活的雕塑。在伊丽莎白港的纳尔逊·曼德拉湾,67号公路上陈列的67件公共艺术作品,象征着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多年来为南非的自由而献身的工作。所有这些公共艺术项目都是在公共或私营部门资助下的展览,为的是所有人都能接触到艺术,它们既给当地社区带来声望,又刺激文化旅游。

玛丽-菲茨杰拉德广场上的一排头像。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

钢铁雕塑“希望之旗”。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

开普敦综合快速交通系统(IRTS)车站的公共艺术壁画。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

67号公路上的公共艺术雕塑(节选)。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

公共艺术:将创新融入日常生活

南非艺术家也越来越积极地加入到中国与非洲的艺术对话,例如,来自南部非洲的艺术家正在积极准备参加上海博物馆东馆公共艺术全球征集大赛。

在非洲马蓬古布韦古国(今南非)的遗址上,发现了1000多年前的来自中国的陶器。如今,来自南非的陶瓷艺术家约翰·鲍尔(John Bauer)传承了陶瓷古老技艺并不断进行创新,他的作品是唯一一位入围了“中国白”(Blanc de Chine)国际陶瓷大奖赛的南非艺术家。作为一位在南非土生土长的陶瓷艺术家,约翰试图重新定义瓷器的界限和可能性。受到中国宋朝时期的印刷技术的影响,他独创了一套自己的瓷器印刷技术,并将其命名为“立体印刷”。他对公共艺术也有自己的见解,认为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能够让人感到敬畏,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精心制作的作品也同等重要。约翰·鲍尔一直对中国上海这座城市和陶瓷艺术的故乡心驰神往,在收到上海博物馆东馆公共艺术全球征集大赛的消息时,他表示可以通过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公共艺术大赛活动,与中国公众展开一次全球化时代的艺术对话。

约翰·鲍尔(John Bauer)工作图。图片来源:吾步徒

约翰·鲍尔(John Bauer)“立体印刷”所用的陶瓷片。图片来源:吾步徒

另一位来自卢旺达的新兴设计师尼安博·玛萨玛让(Nyambo MasaMara)也在积极备战上海博物馆东馆主办的大赛。作为非洲服装品牌“玛萨玛让”的创始人,尼安博致力于将现代运动美学和非洲传统元素融合在一起,他的成衣设计以纪念非洲不同部落的文化服饰为使命,旨在颂扬非洲的创新精神。他的装置艺术“超越国界”(Beyond Boarders),将一系列雕塑和摄影作品放在公共空间里,展示了一个孤独旅行者的快乐回忆。他认为公共艺术应该能够让人有所启发,让人暂时忘记现实,记住生活中细碎的快乐。他希望能将勇敢者的故事呈现在上海,呈现在中国的博物馆。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有着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大家可以一起扭转暴力、歧视、隔阂,以艺术的方式走向和解、联系与团结。

“超越国界”作品节选。图片来源:创作者

“超越国界”作品节选。图片来源:创作者

本文作者吾步徒团队与尼安博·玛萨玛让讨论上博东馆公共艺术创作项目。图片来源:吾步徒

中国与南非的艺术对话

随着2023年金砖峰会在南非的圆满落幕,世界将更多目光投向非洲大陆这个独特的多元文化国家。南非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艺术市场,既有丰富的原住民传统艺术,又有现当代艺术及公共艺术的创新探索,在国际舞台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国际投资者和藏家的目光。开普敦和约翰内斯堡等城市成为了国际艺术市场的热门中心,艺术画廊、拍卖行等机构林立。其中,开普敦尤以其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国际影响力而脱颖而出。不少国际艺术展览也选择在南非举办,这些都为当地艺术家提供了展示作品的平台,也吸引了众多国际参与者。

当前,中非文明互鉴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通过艺术和文化交流活动可以深化两地学术界的交流成果,促进公众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开普敦大学的约翰·帕金顿(John Parkington)教授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排名前2%的考古学家,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南非最古老的原住民之一——桑族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联络到帕金顿教授,希望他们的学生有机会到南非实地调研。帕金顿教授也期待与世界另一端的文明古国的师生深入交流,通过研究南部非洲岩画群来共同探讨人类历史和艺术的起源。同样,上海博物馆东馆公共艺术全球征集大赛也可以为中国与非洲的艺术家搭建了桥梁,展现全球各地多样的艺术创意和创造性成果。

2023年8月30日,开普敦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吾步徒团队和约翰·鲍尔在开普敦开展上海博物馆东馆征集的公共艺术作品创作讨论会。图片来源:吾步徒

吾步徒(WUBUNTU):由⾹港特别⾏政区⺠政及⻘年事务局资助,并由南⾮开普敦⼤学联合孵化的中非文化教育机构。致力于为中非教育及艺术工作者提供深度实习研学实践和展览合作平台,推动中非跨文明互鉴文化交流。

与博物馆对话:上海博物馆东馆公共艺术全球征集大赛

上海博物馆东馆预计于2023年年底前后建成开放,为提升上博东馆空间环境水准,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指导下,于2023年6月6日至9月30日面向全球邀请艺术家与艺术团队,以上海博物馆东馆若干选定区域为对象创作一系列代表城市新文化、新理念、新创意的公共艺术作品,以展现公共艺术精神,赓续上海博物馆文脉,塑造城市品格,彰显全球智慧。

上海大学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致力于艺术创意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服务于社会,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网络。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方,PACC对大赛组织团队的构成、竞赛过程的执行、大赛实施的有效运作进行了明确的布局,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优选出契合上海城市精神与时代风貌,能代表上海博物馆公共形象与文化品位的公共艺术作品。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