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的留声——“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在沪上演

2025年夏天,“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来到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以考古实证全景式再现古希腊跨度达7000年的璀璨历史。_荷马史诗的留声——“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在沪上演

展览海报

文/图 沈超

当温克尔曼心中那“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恰到好处地总结了一段属于远古的故事,

当奥德赛那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诗篇久久地回荡,

亚历山大大帝早已凭借“我来,我看,我征服”的勇气和豪迈之力,

将欧亚大陆的格局焕然一新。

爱神阿芙洛狄忒,似乎感到困惑。

但荷马,睁开了双眼……

文明的声音荡气回肠,留给现代人很多的回想。

谁曾想,一斧一凿间,异邦的远古诗篇传唱到华夏文明的现代都市中。

展厅的玻璃柜,似乎阻隔不断现代人的目光。

那浅浅的一瞥,似乎穿透历史的尘埃,跨过时间的沙漏。

在与荷马的对视中,人们分明已看到,他穿透历史的洞见。

有人说,那是杜撰,是猜测,是虚无……已不重要。

奥林匹斯山的诸神分明就在那里,

汇聚人类所有的善良与邪恶,爱慕与憎恶,鄙视与漠然……

有时候,历史的留声,就是人们心里的声音。

穿透重重迷雾,总会散发出,那闪烁的、动人的光芒。

徜徉,无尽的徜徉,

一个现代人关于希腊人静穆的怀想。

2025年夏天,“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来到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本次展览是由希腊政府主导的全球文化项目,汇集14家希腊文博机构的考古发掘核心成果,精选新石器时代至希腊化时代(约公元前6800年-前31年)的270件/套珍稀文物。

展览现场

作为上海与雅典缔结友城的文化献礼,本次展览由世博会博物馆联合希腊共和国文化部、湖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共同呈现,以考古实证全景式再现古希腊跨度达7000年的璀璨历史。本次展览突破传统文明叙事,聚焦鲜活的个体生命史,带观众直面塑造欧洲文化基因的关键群体。展览以“人”为焦点,自新石器时代启程至希腊化时代落幕用引人入胜的古希腊人的故事,生动诠释璀璨的古希腊文明。

展览现场

立体呈现古希腊文明的壮丽史诗   

本展览结合场景复原、建筑工程图、雕塑、器物、文案等,充分展示古希腊文明。观众穿梭在展厅里,走过绘有帕特农神庙的女像柱的展墙,浏览一个个展柜,阅读一面面文字,如同进入了醉人的古希腊世界,仿佛听到了那远古异邦传来的声音,与文明对话。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尤其是通过古希腊红绘与黑绘陶瓶的接连展陈,呈现古希腊神话里的故事,观众在观看展品的时候,欣赏陶瓶上的图案,再配合展签文字和讲解,就仿佛阅读了古希腊神话一般。这种沉浸式的视觉熏陶会比单纯的文字阅读更使人带入故事中去。而单独一个荷马的头像摆在展厅中心的醒目位置,观众在他身边穿行,仿佛是与《荷马史诗》不经意的相遇,也昭示着荷马的睿智与深邃的思想影响着后世,不管肤色如何,人们共享一幅艺术与文明的史诗级画卷。

展览现场

六大部分呈现7000年历史时光

本次展览的陈列,时间线索呈现还是很清晰的。展览总共将古希腊文明分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代这六大部分。从约公元前6800年到约公元前31年的这么漫长的历史时间段内,文明的更迭、进化发展,是艺术史的进程,也是古希腊人生活的反射。

展览现场

虽然历史已经远去,地理距离也很遥远,但是在今天,透过展厅中的器物,我们是否也能看到一条鲜明的时间线索,呈现出经典文明的发展历程呢?在时间的长河中,这些器物经过大浪淘沙,还能熠熠生辉,在后世人心中产生久久的回响。历史不是教科书上生硬的时间论述,而是动态的鲜活的故事继承,是有生命、会呼吸的。这便是历史文化展览最能够打动观众的地方。

库洛斯和科莱

用展品说故事,娓娓道来

不少重量级代表性展品亮相本次展览,比如之前提到的荷马的头像。还有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阿伽门农黄金面具、希腊化时代的黄金花冠,以及古希腊悲喜戏剧的面具石雕,以及被称为面部具有“古风式微笑”的男女形象雕塑——库洛斯(男)、科莱(女)。这些展品在古希腊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观众可以重点了解的。当这些展品被重点陈列时,展览的轻重缓急便更加分明,有层次感。

古希腊戏剧的石雕面具(近处为喜剧面具,远处为悲剧面具)

亚历山大大帝

黄金花环

观众在拍摄阿伽门农黄金面具

走进展览,与塑造西方文明的古希腊人相遇,观众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关于爱与恨、悲与喜、权力与征服的故事,会在后人心中久久地回响……

据悉,“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将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展出至10月26日。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外景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