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7周年之际,赵无极作品捐赠暨赵无极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此次捐赠见证了赵无极作品的还“家”之旅,也是赵无极先生留给母校最珍贵的礼物。
诸迪、马小龙为赵无极研究中心揭牌,许江、范庆瑜、陈广胜、杨守卫、余旭红、吕亭瑶共同见证。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马小龙,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中国美协副主席、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王来文,中国美协副主席、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陆庆龙,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庞茂琨,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范庆瑜,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院长余旭红,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亮等出席活动现场。
赵无极作品捐赠暨赵无极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赵无极基金会艺术副总监吕亭瑶,赵无极的儿子赵嘉陵家属刘彦,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赵无极绘画讲习班学员代表孙景刚、章晓明、成南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主席汪涛,省厅相关领导、艺术界前辈们、兄弟院校的领导嘉宾,还有各界同道、媒体代表,中国美术学院校学术委员会成员、老领导、师生代表等出席活动。
90年前,15岁的赵无极来到杭州,入读国立杭州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艺术生涯。西湖,从此成为他萦绕终身的艺术现场;母校,就此化为他血液里刻骨铭心的艺术源起。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策展人余旭红为观众导览
90年后,鉴于中国美术学院策划的“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的重大影响力,赵无极家人共向中国捐赠了赵无极先生的早期油画、版画、瓷器等作品共计213件。这笔珍贵的文化宝藏回到中国、回到杭州、回到母校,不仅填补了中国大陆公立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体系赵无极油画作品的空白,也将有效推动中国参与世界艺术史新格局的叙述,从而对中国艺术教育和文化创新产生绵延不绝的积极影响。
大道归来,从法国到杭州的精神归途
1985年,赵无极参观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5年,赵无极夫妇与“赵无极绘画讲习班”学员合影
赵无极(1920-2013)是著名的法籍华人艺术家,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杰出校友,他于1935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1941-1947年留校任教。1948年,赵无极赴法深造,随后定居法国。1985年,受中国文化部邀请,赵无极回母校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赵无极绘画讲习班”,对中国美术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2002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2023年9月,“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出重要作品及文献230余件,其中油画作品129件,成为亚洲最大规模的赵无极艺术展。展览同期举办了三次高质量学术研讨会,汇聚海内外专家学者80余人研讨赵无极艺术之于世界艺术史的独特意义。5个月的展期内,参观人数达25万人次,导览活动900余场,媒体传播量8.6亿,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事件。
赵无极作品捐赠协议及共建赵无极研究中心备忘录在法国巴黎签署
由于展览的成功举办,赵无极夫人、赵无极基金会主席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赵女士(Françoise Marquet-Zao)决定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系列赵无极作品。2024年10月15日,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赵女士、赵无极基金会艺术总监扬·亨德根(Yann Hendgen)分别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策展人余旭红共同签署了赵无极作品捐赠协议、共建赵无极研究中心备忘录。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赵女士此次捐赠包括赵无极油画作品10件、版画174件(包括版画插图书15套)、瓷绘作品28件,共计212件作品。油画捐赠作品中包括《无题(静物)》(1935)、《我在杭州的家》(1947)、《无题(寺庙和坟墓)》(1947)、《05.10.50 -纪念我的妹妹无华》(1950)等赵无极早年作品,画面内容涵盖静物、风景、人物等,体现了赵无极与杭州的独特关联。《无题(静物)》是赵无极存世最早的一幅油画作品,反映了赵无极就读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时对油画技法的最初探索与实践。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代表学校接受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赵女士及赵无极儿子赵嘉陵、儿媳陈绵捐赠,并颁发作品捐赠证书。吕亭瑶女士、赵嘉陵家属刘彦女士代为接收证书。
这些捐赠实现了赵无极作品在中国大陆公立美术馆收藏体系中的重要突破。
汇通中西,跨时空的当代回响
1939年,赵无极与同学在云南昆明安江村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室前合影(前排左二为赵无极),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许铁生家属捐赠
赵无极先生是世界现代艺术史天空中的一颗璀璨星辰,更是中国美院学术谱系中的一座历史丰碑。赵无极先生早年求学西子湖畔,他初窥艺术殿堂的路径是现代性的,这与这所学校的立校精神息息相关。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艺术学府的掌舵者,林风眠先生在建校之初就提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办学宗旨,以东西贯通的现代主义作为这所学院最初的精神基因,并由此开辟出一条影响深远的艺术道路。从1928年迄今,这条“国美之路”已历经97个春秋,在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绵延起伏,弦歌不断,虽风雨如晦,却馨香永续。赵无极先生将这条道路延伸到了世界艺术舞台的中心。
赵无极,《我在杭州的家》,1947年,布面油画,65 × 80.7 c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赵捐赠,2024年,图片版权保留
赵无极,《无题(寺庙和坟墓)》,1947年,布面油画,45.5 × 55 c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赵捐赠,2024年,图片来源:Dennis Bouchard
《我在杭州的家》和《无题(寺庙和坟墓)》是赵无极在杭州任教阶段的重要创作。《我在杭州的家》这幅作品描绘了他与家人在西湖边的居所,杭州的湖光山色、宋韵气息,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滋养,启发了赵无极对风、光、气等不可见事物的表现与追求。《无题(寺庙和坟墓)》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杭州西湖边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的墓地,这不仅是对杭州历史遗迹的艺术再现,更是赵无极内心深处家国情怀的体现。
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赵女士此次捐赠的系列版画作品基本涵盖了赵无极一生的创作实践,版画版本多为珍贵的试版(艺术家版、非销售版等),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捐赠的174件版画包含了15套版画插图书,其中包括极为稀有的《亨利·米修解读赵无极的八幅石版画》(1950年)版画书1套,亨利·米修曾在赵无极生活困顿之时,鼓励他从中国艺术的根源汲取精神力量,重拾水墨创作。
赵无极,《无题(兰兰肖像)》,1935-1936年,布面油画,61 × 45 cm,赵嘉陵、陈绵捐赠,2024年,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赵嘉陵、陈绵夫妇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的文献资料
此前,赵嘉陵和陈绵夫妇有感于展览的巨大成功,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了赵无极在杭州为谢景兰画的第一幅肖像油画《无题(兰兰肖像)》以及17本珍贵的文献资料。谢景兰是赵嘉陵的母亲,她与赵无极同是杭州国立艺专校友。这幅作品是赵无极1948年赴法时随身携带为数不多的画作之一,后曾在众多公开场合向公众展示。此外,赵嘉陵夫妇捐赠的这批文献资料,极大改变了西方学界对赵无极早年艺术生涯的认知。
赵无极妹妹赵无宣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的文献资料
赵无极讲习班学员孙建平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的文献资料
赵无极国立艺专同学许铁生的女儿许清照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的文献资料
此外,赵无极妹妹赵无宣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了文献资料402件;赵无极讲习班学员孙建平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了文献“1985年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手稿”1套;赵无极国立艺专同学许铁生的女儿许清照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了文献8套。
捐赠者们以无私的胸怀,将凝结着家族记忆与艺术史价值的珍品捐赠母校、回馈杭州,让赵无极的艺术精神得以持续滋养后世。这份慷慨与远见,将被世界艺术史铭记。
在国立杭州艺专学画之时,赵无极常常在西湖边流连忘返,“我一连几小时观察平静的水面上空气的流动,桦树与枫树叶在风中荡漾”。在西湖边的沉思引发了赵无极终其一生的艺术探索。生命晚年,赵无极常念及杭州,回望西湖,对先生而言,西湖是他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艺术现场。
此次捐赠象征着赵无极的艺术,从杭州出发,走向世界,最终又回到了文化的起点,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当代回响。
文明互鉴,参与世界艺术史新格局的塑造
赵无极是世界现代艺术史天空中的一颗璀璨星辰,更是中国美院学术谱系中的一座历史丰碑。赵无极先生的艺术以中华文明之传统,开现代绘画之生面,在世界艺术史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东方气象。正如“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的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所说,“赵无极终其一生不懈探索与实践,在融合中西两大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创造了属于世界的时代艺术。”
1985年,赵无极在绘画讲习班
赵无极的艺术在法国绽放,又重返中国,不仅是中国美术学院“百年巨匠”工程重要一环,也为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和世界文明互鉴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源。通过对捐赠作品的研究,中国美术学院也将进一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推动中国美术从“高原”迈向更高的“高峰”,激励更多艺术家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之间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创造出一批经典的艺术作品,提升中国艺术家的国际参与度,推动中国艺术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以赵无极系列作品捐赠为契机,中国美术学院与赵无极基金会共建具有国际影响的赵无极研究中心,中心隶属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将聚焦赵无极及其艺术,开展研究出版、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宣传推广、国际交流等相关工作。通过赵无极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艺术,积极参与塑造世界艺术史新格局。(来源:中国美术学院)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海报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现场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现场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