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品如何正确收藏
当代艺术收藏就像玩一场需要策略的寻宝游戏。首先得搞明白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是架上绘画、装置艺术还是数字作品?建议新手从参加展览、画廊开幕和艺术博览会开始,我在上海西岸艺博会就亲眼见过年轻藏家拿着小本本记录作品信息,像侦探一样研究艺术家背景和市场趋势。别急着下手,先培养"艺术胃",关注5-10位新锐艺术家,追踪他们三年内的展览履历和拍卖表现。
选对购买渠道比砍价更重要。2023年Art Basel的报告显示,65%的千禧藏家通过线上平台完成首次收藏。不妨试试Artsy、ARTSHARD这类专业平台,或者直接联系艺术家工作室。有位朋友去年在景德镇陶溪川市集以8000元购入青年陶艺家的实验性作品,今年同系列作品在嘉德拍出5万元。记住要索取完整的收藏证书,最好让卖家提供温湿度存储建议,特别是对漆画、纸本这类娇贵材质。
艺术品收藏有什么禁忌吗?
当代艺术收藏最忌讳"闭眼买爆款"。去年某流量艺术家推出的NFT熊系列,三个月内价格从3ETH暴跌到0.5ETH,盲目跟风的藏家肠子都悔青了。别被社交媒体带节奏,有位画廊主跟我吐槽,现在年轻人进画廊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在ins上能火吗",完全忽略作品本身的观念表达。
第二大雷区是忽视法律文件。有位藏家花20万买了件装置艺术,结果发现合同里没写清版权归属,想办个展还得额外付授权费。切记要签书面协议,明确展览权、复制权等细则。更要警惕"三无产品"——无来源证明、无展览记录、无学术背书的作品,这类东西转手时可能连拍卖行都送不进去。
最隐形的禁忌是过度干预保存。见过有人给布面油画加玻璃罩,结果颜料开裂;给陶艺作品打蜡防尘,反而堵塞了气孔。上海某美术馆修复师说过,保持50%湿度和22℃恒温比任何保养偏方都管用。千万别学电视剧里拿酒精擦画框,那简直是艺术品的"鹤顶红"。
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如何投资、收藏?
景德镇早不是你爷爷那代的青花瓷工厂了。现在798陶瓷街上,年轻陶艺家的工作室比咖啡店还多。要玩转当代艺术陶瓷,得先分清传统工艺派和观念艺术派。前者看"泥火釉"三绝技,像李见深工作室的柴烧建盏,窑变效果堪称"陶瓷界的开盲盒";后者如黄春茂的瓷生物系列,把陶瓷玩成当代装置艺术。
投资要盯准"双轨认证"——既得过传统技艺大奖,又进过当代艺术展的艺术家。比如去年在佳士得拍出38万的破碎的元青花,作者就是同时拥有非遗传承人和央美实验艺术系背景。建议锁定3-5位35岁左右的潜力股,他们的作品单价多在2-8万区间,比动辄百万的成名艺术家更适合建仓。
收藏秘诀在于"三看三摸"。看胎体透光度:优质高白泥在强光下会呈现糯米浆般的温润;看釉面呼吸感:真正矿物釉会有细微的"橘皮纹";看底款创新度:传统印章款已过时,现在流行激光刻码+区块链溯源。上手摸重量:当代薄胎瓷能做到"只重二两声如磬",而注浆成型的廉价品往往轻飘发闷。记住用丝绸手套盘玩,汗渍可是陶瓷的"慢性毒药"。
最后提醒新手,当代艺术收藏不是炒股,别天天盯着价格波动。有位藏家说得妙:"买艺术品就像谈恋爱,先要真心喜欢,增值那是婚姻的bonus"。保持学习,常跑美术馆,你的眼光会比市场早三年看到下一个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