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海丝宴”助力福建石狮擦亮特色发展金名片

二十余道根据南宋文人林洪《山家清供》一书复原的特色美食置于造型似龙舟一样的展台上,寓意石狮美食以“宋元海丝”为文化追寻的基因密码。_“宋元海丝宴”助力福建石狮擦亮特色发展金名片

《宋元海丝宴》编纂出版启动仪式

簪花围、紫英菊、山家蟹酿橙、太守羹、沆瀣浆、石狮甜粿……这些充满诗意的名字并非影视剧中虚构的菜品,而是源自南宋林洪《山家清供》的经典佳肴。如今,这些沉睡千年的宋代美食通过福建石狮“宋元海丝宴”的精心复原,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现代人的餐桌,让今人得以品味穿越时空的宋元风味。

3月28日至3月31日,“石狮‘京’宴  海丝启航”北京福建会客厅·石狮“宋元海丝宴”美食品鉴暨国潮优品推广活动在福建大厦举行。

作为活动的“重头戏”之一——石狮城市主题展以 “商聚石狮 扬帆四海”城市综合展区、宋元海丝宴美食展区、“海丝航标 时尚之都”石狮全域文旅资源展区、“国潮优品 京狮之约”石狮名特优品展区4个展区集合了上百种富有特色的“石狮味道”和“石狮制造。曾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中亮相的“宋元海丝宴美食展区”成为整场活动的焦点。

在宋元海丝宴美食展区,二十余道根据南宋文人林洪《山家清供》一书复原的特色美食置于造型似龙舟一样的展台上,寓意石狮美食以“宋元海丝”为文化追寻的基因密码。

宋元海丝宴美食展区

石狮“宋元海丝宴”美食品鉴暨国潮优品推广活动现场

石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天助表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东方明珠”,石狮系统梳理“宋元海丝宴”的历史文献,以三年时间复原融合中原饮食、闽南山海味及南洋、阿拉伯饮食智慧的128道“宋元海丝宴”经典菜品,通过数字技术、“美食+文旅”“美食+电商”等模式,让海丝宴从古籍走向市井、从石狮走向全国。这场饮食文化盛宴,既承载着丝路精神,更以现代姿态构建起文明互鉴的新桥梁。

茶艺师现场表演宋代点茶技艺

宋元时期,石狮的饮食兴盛发展,经由海上丝绸之路由宋元明清至明代,从海外引进的新食材和调味品,进一步丰富了石狮的饮食文化,呈现出饮食文化海洋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形成了一种以闽味为主、又多渠道吸收“西味”的闽菜风格。

石狮“宋元海丝宴”复原美食——簪花围

“石狮饮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包容。古时候福建人下南洋,曾经将南洋的调味品带回石狮,阿拉伯人来石狮也曾将他们的饮食习惯带过来,比如牛肉羹这道菜就是当时阿拉伯人留下的。香油焖饭则寄托了很多海外华侨的相思情结。”石狮市美食办负责人蔡小玲在接受采访时说。

石狮“宋元海丝宴”复原美食——龙腾四海

据郑天助介绍,在研发“宋元海丝宴”时,研发团队深知复原古代美食不能是简单照搬,而要在保留古籍记载 “原汁原味” 的同时,充分考虑当代餐饮的创新需求,从食材、烹饪方法、呈现形式三个方面着手。即在食材选择上,严格参照《山家清供》记载,选用其中提到的经典食材,像书中常出现的笋、菌菇、野菜等;在烹饪技法上,团队深入研究《山家清供》记载的烹饪方法,对煎、炒、烹、炸、蒸、煮等传统技法进行细致还原;同时,在菜品呈现形式上,参考宋元时期的绘画、古籍记载,还原菜品的摆盘风格,让食客能直观感受到宋元时期的饮食审美。

石狮“宋元海丝宴”复原美食——紫英菊

石狮市委书记蔡永生表示,石狮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因海而兴、向海而生,坐拥三处世遗点,商贸发达,精美宜居,客商云集。近年来,石狮全力打响美食品牌,依托南宋林洪《山家清供》复原的“宋元海丝宴”入选“全国地标美食名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今天的石狮,正以“文旅+”战略激活全域发展动能,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福建省“海丝核心区”、泉州市“海丝名城”大局,全力助推泉州市申创“世界美食之都”“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诚邀各界共探世遗文脉、共谋发展新局。

活动开幕仪式上还举行了宋元海丝宴推介、《宋元海丝宴》新书编纂出版启动仪式、招商推介、项目签约、专精特新创新应用研究院授牌等多个环节。

据悉,此次活动由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建省驻京办、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指导,泉州市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办公室、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泉州市商务局、泉州市农业农村局、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泉州市供销合作社、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石狮十余个部门和单位参与承办、协办。在为期四天的活动中,除了开幕仪式、城市主题展外,期间还密集推出宋元海丝宴、文旅资源、人才引进、海洋经济等五个专场推介(沙龙)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的推介方式和开放式的展销形式,全方位展示了石狮的海丝底蕴、城市魅力与产业特色,更促进了石狮与国内外各界的深度互动与资源对接,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

【采访、编辑_台馨遥】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