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灿烂: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银河里,不能没有重庆

​在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1937—1949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全民族抗战爆发后,1937年底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在保护、保存、发展、壮大、推进中国美术所做出的贡献,构成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篇章。_星汉灿烂: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银河里,不能没有重庆

在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1937—1949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重庆在保护、保存、发展、壮大、推进中国美术所做出的贡献,构成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篇章。同样,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史的两条基本线索——“艺为人生”、抗日救亡的现实主义和“人生为艺”的现代主义,就像嘉陵江和长江那样,在重庆交汇。

展览现场(作者拍摄)

2023年3月18日,“星汉灿烂:中国现代美术在重庆(1937-1949)”作品展在重庆首展后巡回来到北京今日美术馆。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该系列展览第一次将“中国现代美术的重庆时期”作为一个美术史现象进行专题研究,并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在2022年9月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首展之前,策展团队花了近两年时间深入挖掘和梳理文献资料,并尽可能从各地美术馆、藏家手中借来展品,最后构成了近300件作品、融入交互装置的庞大展览。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首展时的群贤墙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首展展览现场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首展展览现场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首展展览现场,艺术地图展厅

展览分为四个学术板块:

一、名师云集(凤凰涅槃):中国现代美术先驱在重庆

二、名校汇聚(保存火种):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在重庆

三、展刊连台(声名远播):中国现代美术传播在重庆

四、艺术地图(星星之火): 中国现代美术的重庆叙事

展览现场(作者拍摄)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介绍,美术中的“现代”不仅要从风格、时间、观念的方面来理解,也要关注区域的作用,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部分正是在重庆展开的。据展览的三位策展人之一、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董虹霞介绍,展览团队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现代美术风格的形成和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展览因此引入了新艺术史观念下“艺术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把美术史文献中的点空间化,绘制了战时重庆的“艺术地图”。

十二生肖兔 徐悲鸿 纸本彩墨 29.3x25.5cm 1939年 私人收藏

十二生肖马 徐悲鸿  纸本水墨  292×253mm 1939年(作者拍摄)

十二生肖牛 徐悲鸿  303×112mm 1939年(作者拍摄)

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名家大师几乎都有一段“重庆时期”。从展览的第一个板块里,可以看到展览团队的辛勤劳作,每组艺术家的作品旁都有一个时间序列,讲述艺术家从抵达重庆到离开重庆之间所经历的艺术事件,并辅之以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展览所涉及的49位艺术家都有详细的历史资料,并有参考文献支撑,足见其学术性和文献性价值。这样,观众就能在多条艺术轨迹的相遇和平行之中,体会作品的意义。

小鹿 林风眠 纸本彩墨 67x69cm 1953年 私人收藏

展览现场,林风眠在重庆的年谱(作者拍摄)

扬帆 吕斯百 布面油彩 40×52cm 20世纪40年代 私人收藏

三峡夜航 李斛 纸本彩墨 87×68cm 1972年 私人收藏

晨景  黄显之 布面油画 21×29cm 年代不详 私人收藏

鱼 刘艺斯 布面油画 55×75cm 1944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墨笔山水条 黄宾虹 纸本水墨 33.5×104cm 1932年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女人像 周方白(周圭) 布面油彩 32×40cm 20世纪40年代 私人收藏

1937年12月,徐悲鸿创作彩墨画《巴人汲水》,1938年初创作《负伤之狮》,其中融入了他对中国画的改良思想。

1939年3月,徐悲鸿的“新七法”由吕斯百在中央大学艺术系的素描教学中实行。

1940年,林风眠居住在重庆市郊南岸大佛段后街68号,潜心艺术探索。在此居住期间他创作过抗日宣传画,创作了《远处的山景》《仕女琵琶》《独钓寒江雪》等作品,后来学者将“大佛段时期”认为是林风眠个人风格的孕育之地。

1942年,傅抱石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写道:“以金刚坡为中心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尽。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沉湎于东南的人的胸中所没有所不敢有的。”他的“抱石皴”就是受金刚坡独特的地貌影响而产生的,因此也被称为“金刚皴”。

1941-1943年,张大千前往西部考察,临摹敦煌壁画。1944年,张大千将临摹的壁画作品带到重庆展出。

1944年初,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常书鸿任所长。

1945年1月18日,林风眠在重庆参加了《现代绘画联展》,庞薰琹、赵无极、关良等名家也参加了此次展览。

1946年,画家李斛和戴泽、杨鸿坤、张大国等画家组织“梅社”画会,在重庆沙坪坝举办画展。徐悲鸿鼓励他:“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

更为传奇的是,曾向齐白石求教过的重庆画家陈子庄在1939年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从反动派的魔爪中帮助张澜先生脱险。1947-1949年他协助中共地下党在川渝地区组织武装,为四川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艺术、战争、政治就这样在重庆交织,引人入胜。

展览“名校”部分(作者拍摄)

艺术巨匠的光芒,通过教育得以延续。同西南联大一样,战争把一大批人才都聚集到了祖国西南的群山之中。第二板块重点呈现内迁和新建的7所美术学校(研究机构)在重庆时期办学的状况,梳理战时重庆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教学上中对师资力量的保存、美术人才的培养方面等作出的积极贡献。这七所学校及其在重庆的时段分别是:国立中央大学(1937.9.23-1946.7)、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0.9-1946)、中国美术学院(该院为徐悲鸿等人创办的艺术研究机构,不进行教学1942.10-1946年在渝)、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现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1938.8-1946年在渝)、国立重庆师范学校(1940-1946)、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四川美术学院的前身之一,1940-1959年从成都迁到重庆)、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1938-1947)。许多名家大师在这里求学、毕业、任教。

国立中央大学校景

1939年江津县城庆祝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建校19周年合影:(前排左起)徐子衍(左三)、唐义精(左四)、蒋兰圃(左五)、唐一禾(左九)

江津写生之一 唐一禾 布面油彩 38×47cm 1941年 家属藏

1942年,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师生合影。前排左起傅抱石、徐悲鸿、黄显之、陈之佛。(宋步云摄影)

1946年,国立艺专的学生们在“黑院墙”大门口合影

古青灯 常书鸿 布面油画 56×47cm 1942年 私人收藏

中国美术学院所在地磐溪石家花园

1945年 石家花园中国美术学院 左起廖静文、徐悲鸿、张葳、周千秋、佚名、张安治、张苏予、宗其香等

重庆是不安的。敌机在天上咆哮,大地上,人民蒙难,民族蒙尘。

重庆又是安静的。“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艺术家空前汇聚,在这里相互点燃,用刀笔发出无声的呐喊;在古老的山川中跋涉,思考中华民族的过去和未来。

“展刊连台”板块(作者拍摄)

展览的第三个板块呈现战时重庆举办的各类美术展览、美术报刊杂志和美术社团,全面地勾勒出重庆的文化艺术生态。包括以“艺为人生”以艺救国为历史使命的各类版画展,用刻刀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颂扬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中华全国美术会、全国木刻协会、中华全国漫画界抗敌协会等先后举办了众多版画展,包括重庆第一届“双十木刻展览会”(1942)、第三届全国抗战木刻画展览(1939)等。

《战斗美术》封面

青纱帐里 谢梓文 黑白木刻 24×14cm  1943年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第三届全国美展”(1942)、“现代绘画联展”(1945)等展览都展现出抗战时期美术的多元思潮和面貌。“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员美术作品展”(1944)是徐悲鸿带领孙宗慰、张安治、李瑞年、郁风等研究员赴青城山写生的成果展,在这里他用白描、彩墨等绘画语言创作了《湘君》《湘夫人》《山鬼》和纪念抗日烈士的《国殇》等作品。

原野之春 王琦 黑白木刻 1939年

此外,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1943、1944)和王子云率领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果展“敦煌艺术展览会”(1943)都轰动一时。抗战期间我国对西部的探索、对传统文化的整理,现在看来像是一种对初心的回归、对民族性格的自我追寻。本次展览的手册中写道,敦煌系列展“展现出了民族的尊严、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大国风范,使许多艺术家看到了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希望。”

1944年5月21日 《时事新报》:临摹敦煌壁画今日起在渝展览

展览的第四个板块以新艺术史“艺术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切入,以重庆地图为蓝本,运用 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展现美术学校校址、艺术家在渝创作地点、艺术展览举办地点、艺术刊物创刊地、艺术团队的分布与汇集,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形成了可视化的艺术地图,还原艺术家在重庆生活和创作的原境,让观众感受各种艺术史要素在空间上的互动,研究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艺术地图”中的作品地图(作者拍摄)

艺术地图局部

“夫子池”是当时重庆的艺术展览中心。而在黑院墙的国立艺专、石家花园的中国美术学院和松林坡的中央大学距离很近,三地的交流十分密切,而徐悲鸿就曾冒着日军的的轰炸在石家花园的地下室里创作。从GIS生成的地图来看,艺术家主要聚集在渝中半岛主城区,一些在沙坪坝和北碚。具体的地点将作品与时空连接起来。

展览的文献部分

艺术家地图

美术院校迁建地图

美术展览地图

美术报刊地图

展览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在展览开幕致辞中表示,在美术史上,重庆是一个有待开掘的主题。重庆在战时作为中心,其文化影响向西南和西北辐射,促进了传统文化(如敦煌)的发掘与复兴,也促进了艺术家对西北产生新的认识(如孙宗慰)。所以,这个展览不是讲“重庆美术史”,而是中国美术史的呈现。他提到,在梳理中央美术学院老先生的作品时,发现有很多作品直接表现了重庆的人文和自然风貌。他表示,重庆的“艺术地图”可以带领人们沿着特定路线寻访具有重要美术史意义的地点,成为“活的美术史”。

嘉宾合影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在开幕致辞中强调,这个展览所关注的是中国美术史不可缺少、不可忘记、必须研究和接续的部分。展览的史料性、文献性很强。树立文化自信的前提就是要进入传统文化和先辈们留下的遗产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再去看当代的艺术和世界,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思考。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左益主持开幕式

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致欢迎辞

徐悲鸿纪念馆副研究员、本次展览总策划徐骥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总策划何桂彦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展览聚焦于挖掘和梳理中国现代美术史。此次在今日美术馆的巡展选取了首展中的部分美术家及其代表作,有些作品还是第一次展出,以丰富的文献和别样的展陈设计向观众敞开了充满可能性的问题场域。如果观众能抓紧最近的几天去看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在展出的“心影馨香——孙宗慰绘画主题展”的部分珍品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一位艺术家在重庆的创作风貌。

石家花园  孙宗慰 布面油画  58.5×81cm 1940年代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图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观众观看作品(作者拍摄)

此次展览不仅有开拓学术疆域、陶冶审美、振奋民族自信的价值,也必将吸引更多游客前往重庆,在行走和寻访中抚摸中国现代美术的脉络。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4月13日。(文/鲍明源,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提供)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星汉灿烂——中国现代美术在重庆(1937-1949)

主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 徐悲鸿美术馆

协办单位:徐悲鸿纪念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王琦美术博物馆

支持单位: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壹号坊商贸有限公司 重庆同济研究院有限公司

学术顾问:徐庆平(徐悲鸿之子,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刘旗(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陈若愚(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唐青阳(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总策划:何桂彦(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徐骥(徐悲鸿纪念馆展览典藏部主任)

策展人:红梅(中央美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董虹霞(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宁静(徐悲鸿美术馆执行馆长)

展览统筹:符周阳 俞婷婷

展览执行:李芳 陈刚 宁佳 刘媛 杨彪 刘涛 陈思宇 杜文雯 李新颖 韦宇红 胥伟师 谢承珊 张虹 李呢喃 赵谷靖 冯志伟

视觉设计:汪宜康 杨贵川 邢雪琪

艺术家(按出生年月排序):

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司徒乔、钟道泉、傅抱石、常书鸿、李有行、吕斯百、戴秉心、沈福文、周方白、刘艺斯、黄显之、吴作人、苗勃然、江敉、张漾兮、陈子庄、谢梓文、齐振杞、王树艺、王琦、汪刃锋、李少言、李斛、黄荣灿、林仰峥

展览时间:2023年3月18日—4月13日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2号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