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群:华人抽象艺术的先锋

朱德群身处巴黎的工作室,摄于2010年©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除了艺术家身份之外,朱德群还是我的父亲。他是一个非常亲密和细心的父亲,小时候经常送我去学校,我在他的工作室做功课。后来即使我有自己的..._朱德群:华人抽象艺术的先锋

朱德群身处巴黎的工作室,摄于2010年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除了艺术家身份之外,朱德群还是我的父亲。他是一个非常亲密和细心的父亲,小时候经常送我去学校,我在他的工作室做功课。后来即使我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们仍然一起度假。

艺术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家里充满了画画颜料的香味,我们被作品所包围。当我去别人家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因为我太习惯于身边有艺术作品。

他的半生成功地在作品中表达了他所珍视的主题——在绘画中引入光、音乐与诗。

——朱以峰(朱德群之子)

朱德群的作品是20世纪华人艺术的高峰,蜚声国际。他的画曾在全球无数的画廊和美术馆中展出,享尽艺术界的至高荣誉。他被评选为法兰西学院成立两百多年来的第一位华裔艺术院士,并于2001年荣获骑士棕榈勋章和荣誉军团勋章。他的作品是宇宙洪荒,星辰大海,四季更迭,是音乐,是诗歌,是光,是澎湃磅礴的自然万象......

对于朱德群,多数人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他是极少数20世纪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和他天价的拍卖成交价上,这似乎是最夺人眼球的部分。

不过这也的确是事实。朱德群作品的市场在多年稳定高价的势头上,近几年,又冲上了一个巅峰。

去年(2020年)他6米5的大作品《自然颂》在香港苏富比打破拍卖纪录,以1.13亿港币成交。

今年(2021年)4月,朱德群1986年创作的《盛事雪》三联屏再次打破拍卖纪录,以2.29亿港币成交,成为今年苏富比春拍现代艺术最高价作品。

朱德群《盛世雪》(三联屏)1986年,193 x 384.7cm成交价:2.29亿港币

但是这位艺术家的价格只是他价值的很小一部分。

朱德群不但是华人探索抽象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也是20世纪华人艺术家里在艺术创新之路上走的最远,取得最大成就的艺术家之一。

时逢朱德群(1920-2014)百年诞辰,他的大型回顾展却因疫情推迟了。但是,由克里斯托夫·丰塞卡(Christophe Fonseca)执导、奥德赛电影公司(L’Odyssées)制作,朱德群基金会联合制作的一部纪录片如今成为了纪念他的多项活动的主力。

纪录片《朱德群》片段(2020年)

这部纪录片追溯了朱德群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对艺术家的生活和工作进行了新的诠释,使人们沉浸在他的世界中。

影片已经在5月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光映现场”以及“法国五月艺术节”的精选影院放映。

随着纪录片的发布,在5月至7月,一场展出朱德群纸上作品的展览“朱德群交响曲”也在香港的艺倡画廊举行,引来很大关注。

上海“「上下」之家”朱德群作品展

朱德群基金会还出版了《艺术的复兴》特刊,它的中文版本也将很快问世,这些都能一窥这位艺术家的“伟大”一面。

在百年之际,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位享誉世界画坛的艺术家的故事。

他非凡的成就确立于巴黎,而一生的艺术之途又是从杭州出发的。

朱德群

医生世家里的叛逆分子

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这三位由杭州国立艺专走出来的艺术大师,曾被人称为“留法三剑客”,朱德群是最后离世的一位。

2014年3月,朱德群在巴黎逝世,至此,“留法三剑客”的时代终结。

一九九三年,朱德群、赵无极与吴冠中在吴冠中法国塞纽奇艺术馆举行的个展上

1920年12月3日(农历十月二十四日)朱德群出生在江苏萧县,一个世代行医的书香之家。

他的父亲业余爱好就是画画,经常在家作画自娱,朱德群小时候也经常随着父亲画画,临摹草书。家里收藏的书画作品,成了他的艺术启蒙教材。

但是在初中的时候,高个子的朱德群迷上了篮球,处在叛逆期的他跟队员们一起,贴出一张对校长表示不满的声明。

朱德群因此被开除了学籍,本以为会大发雷霆的父亲,却只看了一遍学校的通知,从此再也不提此事。在父亲的安排下,他最终算是中学毕业,但此事却让他铭记终身。

直到85岁,提起此事,他依然感慨万千,充满对父亲的感恩,他觉得父亲这样做是从心里认为这个孩子绝不是“孺子不可教”。

杭州艺专的前卫学风

     如在欧洲学习

中学毕业后,朱德群本打算报考体育学校,但父亲认为体育可以强身健体,但最终并不是个职业,提议他去报考艺专,毕竟也是从小接触绘画,还能以此为业。

在补习了一年绘画后,1935年,朱德群考上了杭州艺专。那个时代的杭州艺专绝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前卫的不得了。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简称「西湖艺专」孤山罗苑校舍,摄于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间

认为“艺术之眼光不能以国门为止境”的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非常善于用人。西画的老师有吴大羽、方干民、叶云、蔡威廉、李超士等人,国画的老师有潘天寿、李苦禅、郑午昌等人。

这些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简直就是众神仙,仿佛都来自天堂,个个都是“天授之才华”。

吴冠中先生曾经回忆那时候的杭州艺专:以林风眠、吴大羽为首的杭州艺专竭力引进西方现代艺术,当时实属凤毛麟角,师生都像是孤岛居民,出了艺专这个岛,与外界有些格格不入。

吴大羽(右一)与林风眠(左一)、林文铮

在课程设置上,杭州艺专也是很绝,并不分什么油画、国画,中画、西画,只设立综合的绘画系,以西画为主,同时必修国画。

这让本想专攻国画的朱德群更加地开放和包容,打开了思维与视野,而且居然还放弃了篮球,因为打完篮球画画时,手就会抖。

思想开放的恩师吴大羽

杭州艺专的教授思想开放,鼓励学生向前。学校教学严格,办学方法、路线与欧洲相接。当时学校的图书馆可以见到几乎所有的巴黎艺术杂志,学生们都对巴黎绘画、画派等的转变非常清楚。后来当朱德群来到巴黎学习,没有过任何的衔接问题。朱德群每天都去西湖边写生,风雨无阻,俨然成了一个“画疯子”。在朱德群87岁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对杭州艺专的生活记忆犹新。“头几年就画中国画。学校里面吃早饭以前,床前有一个板凳放着一个砚台,我会用左手磨墨就是那时候学会的。在学校,天不亮就磨,天一亮马上起来就画,为了节约时间,用左手磨墨,右手画。就是那时候训练出来的,变成习惯了。”对朱德群影响最大的老师就是吴大羽,由于吴大羽对塞尚非常推崇,启发了原本中意国画的朱德群对西方绘画的兴趣。

吴大羽先生

朱德群曾说:“吴大羽教我们的东西都是后期印象派的东西,所以比较接近现代绘画,吴大羽是个很好的老师,而且他的中文各方面修养都很好,我们很幸运碰到这样一个好老师。”

朱德群对吴大羽先生非常尊重,1980年,在法国的朱德群得知吴大羽先生画画没有颜料用了,特意从法国寄来一大箱油画颜料,吴大羽晚年的油画作品,使用的就是这批油画颜料。

改变吴冠中一生的贵人,

       结下世纪友情

1936年4月至6月,浙江各地学生集中军训。军训打破了学校与学校的界限,吴冠中和朱德群正好分在一个班。排队时,高个子朱德群在排头,小个子吴冠中在排尾。

两人在军训中“臭味相投”,形影不离,吴冠中看到朱德群在学画,也唤起了对画画的好奇,朱德群就把画具、颜料交给他,吴冠中因此踏上了艺术的不归路。

吴冠中曾说:“我下决心放弃工程的学习,不听父亲的竭力劝阻,更不考虑日后的职业与生存问题,要转到杭州艺专从头学起。在这人生的歧途,只德群一人是支持我的,他帮我补习素描,准备入学考试。”

朱德群与吴冠中

入学后,两人更是亲密,一同外出写生,切磋画技,一同临石涛、八大、梅、兰、竹、菊。

吴冠中后来回忆,“有一回他教我用他的颜料画油画试试,告诉我白色装在旧雪花膏的瓶子里。交代完他因事去杭州了。傍晚回来,他一进房便说好香,原来我弄错了瓶子,将真的雪花膏当油画白颜料使用了,难怪感到那油画真难画,怨我天生嗅觉不灵敏,往往不辨香臭。”

后来因为朱德群解放前去了台湾,之后又定居巴黎,两位艺术家分别在中国与法国,无法像少年时代亲密地往来了,但是吴冠中去法国,朱德群回国,二人必聚在一处,友情不减分毫。

一九九二年三月,吴冠中与朱德群于大英博物馆

40年巴黎之梦

1948 年朱德群与家人登上驶向台湾的船。1954年,朱德群在台湾举办了他的首次大型个人画展,展出了52幅作品,卖出了56幅,多出的4幅是预定作品,共卖了三千多美元。

正是这“第一桶金”让他赴法进修的愿望得以实现。

1955年5月,朱德群做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决定,放弃已有的艺术声名和学术地位,孤身一人乘坐法国籍邮轮“越南”号,经埃及、西班牙,前往巴黎。那一年朱德群35岁。

世事难料,就在这条船上,朱德群遇到了他下半生的缪斯,曾经是自己的学生,23岁的大家闺秀董景昭。两人经历了两家人的重重阻挠,最后终于结婚,并厮守一生。

1956年,朱德群凭借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画获得巴黎春季艺术沙龙的银奖。这幅作品被戏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1956年,朱德群在巴黎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看了抽象画家尼古拉·德·斯塔埃尔( Nicolas de Staël )的回顾展之后,作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放弃具象绘画,一切从头开始。

这是朱德群开始观察世界艺术面貌的开端,而后他又下意识地调动自己的中国文化背景,以这样的姿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抽象艺术风格。

朱德群《无题》 (二联作)195 x 243.5 cm.,1963年作

成交价:706.8万港币

在巴黎纷繁的流行画派中,他独创了一个诗意的自然空间。在画室的庭院中,朱德群栽种了中国的青竹翠柏,而全唐诗和全宋词是他最常翻看的书。

“我热爱中国诗词。”朱德群说,“它们自然而然地融入我的画作。西方艺术评论家认为我的作品灵感来自于诗词,这并非巧合。”

朱德群 《地平线上的光和影》130.2 x 195.2 cm.1989年作

书法是朱德群最大的爱好,在初到法国没有宣纸的时候,他用一种法国人拿来包肉的纸练习书法,从此一直保留着这个特殊的习惯。

对于朱德群而言,抽象表现主义代表自由,和中国书法的某些技法不谋而合,两者都是下笔迅速,一挥而就。“画纸容不下半点错误。”朱德群曾这样说。

朱德群书法作品,40x91cm,2002

心之深处,自是归途

七十年代,是朱德群的艺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大致从七十年代之后,朱德群的自然观开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然已逐步幻化为他的“内象”或“心象”而非“对象”。

 1985年,朱德群从瑞士坐火车回法国,见了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暴风雪而深受触动,之后用了好几年完成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雪景创作。此幅《雪霏霏》(二联作)就是大雪纷飞的美景,蕴藏于广袤自然中的丰沛能量跃然画布,于1990至1999年间完成。拍卖成交价:919万港币

这个时期的作品中,西方的因素逐步降低到了最低点,他的基本的思想几乎完全转变到中国文化的立场上来,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律在其作品中起了明显的主导作用。

他以中国的智慧不断地改造他西方意味的绘画,反过来又以其西方的眼睛不断丰富他的中国智慧,形成了真正属于朱德群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此时他的绘画终于达到了吴冠中所描绘的“远看像西洋画,近看像中国画”的特征。最终,他有幸进入了艺术的自由王国,或者说他发现了感情的伊甸园。

朱德群《自然颂》(五联屏)一九八三至一九八四年作,162 x 650cm

成交价:1.13亿港币

朱德群自转入抽象风格后,便以破竹之势挺进法国现代绘画的主流社会,成为连接东西方艺术链条上的一个新环节。

1997年12月17日,朱德群被法兰西学院选为250名院士中的一员,而且是法兰西学院成立两百多年来的第一位华裔艺术院士,这可以说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一个闪光的亮点,值得所有华人艺术家骄傲。

朱德群被法兰西学院评选为第一位华裔院士

朱德群在旅居法国的40多年中,先后在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士、卢森堡、意大利、北欧各国举办了上百次的画展,佳评如潮。

他的作品被巴黎艺术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美国圣路易大学、比利时现代美术馆、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基金会等二十多家国际著名博物馆收藏,并多次荣获艺术大奖。他的名字列入《国际传记辞典》、《欧洲名人录》。

2010年3月,中国美术馆举行「朱德群回顾展」

2002年至2003年,朱德群接受了上海大剧院的邀请,为这里建立5周年创作了毕生最大的一幅油画《复兴的气韵》,此画色彩瑰丽,气势宏伟,长7.3米,高4.3米,重达300公斤。

《复兴的气韵》在法国巴黎国家歌剧院举办了近一个月的预展,于2003年8月运抵上海,挂在了大剧院进门的一整面墙上。

2002年朱德群为上海大剧院开业5周年所作巨幅油画《复兴的气韵》

在长达半年多的创作时间中,耄耋之年的朱德群为了这幅献给祖国的画作夜以继日。

他付出巨大心血的创作,却拒绝了任何的条件和报酬,在朱德群的心中,这是给故土的礼物。

朱德群是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精神的大师,他用浓郁又如梦似幻的色彩创作出寓意深厚的画面,追求深远的宇宙空间感和无限激情的笔墨之韵,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

 

END

延伸阅读:

朱德群2.29亿破最高拍卖纪录,毕加索1.39亿打破亚洲拍卖最高纪录,香港春拍第一弹苏富比现代艺术战绩

吴冠中巨制《山城重庆》5032万港币成交,朱德群藏吴冠中作品4件卖了近一亿港币

今夜朱德群破纪录,常玉创第二高价,4件过亿,香港春拍第一弹现市场振奋

关于朱德群

朱德群在1920年出生于安徽省萧县白土镇。自幼学习书法,并从15岁开始学习西洋画。1955年前往巴黎,亲身观赏其学习时所熟悉的西方绘画大师的原作。巴黎赋予了他全新的自由创作理念,使他放弃具象的构图,转而追求抽象风格。

在此之后朱德群于世界各地多次进行个展或群展,艺术界十分推崇他的作品,并认为他成功将中法文化巧妙融为一体。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开始探索新的微妙变化,而光线与景深则成为这个时期作品的主题。朱德群的作品远看西洋画、近看中国画,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透明性,粘糊糊的油彩织成了透明的新装,那种半透明效果本是中国宣纸特有的风彩,令西方可望不可攀的风彩。

朱德群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公立机构所收藏,包括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孟加拉国家博物馆、墨西哥CuauhtémocMuseum、比利时列日市当代艺术博物馆、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及北京当代艺术馆。朱德群在1955年后创作了逾2500件油画作品,参加了450多场展览,其中156场为个展,285场为群展,分别在24个国家展出。

他认为:“艺术家从他周围的一切中汲取灵感,在其生命灵魂中不断提炼,这正是想象的力量,而他敏感的触觉和内在性格流露于画布之上,这正是中国绘画与抽象绘画得以汇合之处。”

 

关于朱德群基金会

朱德群基金会由朱德群家族于2017年在日内瓦成立,致力于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朱德群(1920-2014)的艺术和档案的收藏、展览、保护和阐释。

非营利的基金会保护和推广这位独特的多才多艺艺术家的作品和视野,包括安排国际展览和活动,与博物馆、大学和艺术收藏家建立伙伴关系,以及支持年轻的新锐艺术家。此外,基金会还组织和维护朱德群的艺术档案,包括对签名作品进行鉴定和认证,以及编纂《朱德群作品目录》。

“ 本文为原创,图片来源朱德群基金会及网络,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往期 · 推荐

艺术家邱志杰在三源里菜市场写字,五一假期火出圈

张大千2亿创拍卖纪录第二高,徐悲鸿《奴隶与狮》遗憾流拍,巴斯奇亚2.3亿全场最高,香港佳士得史上最强阵容战绩

超8千万成交,冷军破纪录,里希特成最贵内地西方艺术品,嘉德春拍现当代艺术战报

20佳士得NFT作品4.5亿元成交,艺术品交易的里程碑!次世代艺术已来,什么是NFT一篇看懂2021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出炉!全球艺术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2%,网上销售创新高,富人更富,收藏动机依旧强烈

把这个老爷爷“玩坏”这事,各界网友都兴奋了,艺术圈也坐不住了

ArtAlpha观察| 苏富比对2021年全球艺术市场的8个预测

波提切利巨制5.9亿破纪录,或被俄罗斯买家竞得,亚洲藏家为前一口买家

这些“大咖”艺术家都画过她,来了解当艺术家模特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21,万物互联继续!近期品牌与艺术联名的那些成果

比尔盖茨离婚了,要分割的1300亿财产里还有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彭斯:从肖像再出发

2021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出炉!全球艺术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2%,网上销售创新高,富人更富,收藏动机依旧强烈

ArtAlpha观察|“沉重的深度”抵不过“高颜值”和“治愈系”?

艺术圈顶流村上隆直播带货赶不上薇娅一个零头?卖了什么,卖的怎么样?

ArtAlpha观察| 新买家已入场

2020全球TOP200收藏家榜单出炉,看看都有哪些华人面孔

探访超级收藏家伊莱·布罗德(Eli Broad)挂满艺术品的家

“三十而已”的艺术主线,从“梵高的睡莲”到男主偶像蔡国强

天价艺术品是怎么在拍卖会拍出来的

KAWS全新AR作品改变了艺术的观看、拥有与交易方式

那些在收藏界呼风唤雨的女性们

那些正在跻身拍卖夜场的艺术新星们

杀死席勒和克里姆特的这场流感,吞噬了半个世界,改变了一战结局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朱德群身处巴黎的工作室,摄于2010年 ©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除了艺术家身份之外,朱德群还是我的父亲。他是一个非常亲密和细心的父亲,小时候经常送我去学校,我在他的工作室做功课。后来即使我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们仍然一起度假。

艺术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家里充满了画画颜料的香味,我们被作品所包围。当我去别人家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因为我太习惯于身边有艺术作品。

他的半生成功地在作品中表达了他所珍视的主题——在绘画中引入光、音乐与诗。

——朱以峰(朱德群之子)

朱德群的作品是20世纪华人艺术的高峰,蜚声国际。他的画曾在全球无数的画廊和美术馆中展出,享尽艺术界的至高荣誉。他被评选为法兰西学院成立两百多年来的第一位华裔艺术院士,并于2001年荣获骑士棕榈勋章和荣誉军团勋章。他的作品是宇宙洪荒,星辰大海,四季更迭,是音乐,是诗歌,是光,是澎湃磅礴的自然万象......

对于朱德群,多数人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他是极少数20世纪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和他天价的拍卖成交价上,这似乎是最夺人眼球的部分。

不过这也的确是事实。朱德群作品的市场在多年稳定高价的势头上,近几年,又冲上了一个巅峰。

去年(2020年)他6米5的大作品《自然颂》在香港苏富比打破拍卖纪录,以1.13亿港币成交。

今年(2021年)4月,朱德群1986年创作的《盛事雪》三联屏再次打破拍卖纪录,以2.29亿港币成交,成为今年苏富比春拍现代艺术最高价作品。

朱德群《盛世雪》(三联屏)1986年,193 x 384.7cm成交价:2.29亿港币

但是这位艺术家的价格只是他价值的很小一部分。

朱德群不但是华人探索抽象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也是20世纪华人艺术家里在艺术创新之路上走的最远,取得最大成就的艺术家之一。

时逢朱德群(1920-2014)百年诞辰,他的大型回顾展却因疫情推迟了。但是,由克里斯托夫·丰塞卡(Christophe Fonseca)执导、奥德赛电影公司(L’Odyssées)制作,朱德群基金会联合制作的一部纪录片如今成为了纪念他的多项活动的主力。

纪录片《朱德群》片段(2020年)

这部纪录片追溯了朱德群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对艺术家的生活和工作进行了新的诠释,使人们沉浸在他的世界中。

影片已经在5月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光映现场”以及“法国五月艺术节”的精选影院放映。

随着纪录片的发布,在5月至7月,一场展出朱德群纸上作品的展览“朱德群交响曲”也在香港的艺倡画廊举行,引来很大关注。

上海“「上下」之家”朱德群作品展

朱德群基金会还出版了《艺术的复兴》特刊,它的中文版本也将很快问世,这些都能一窥这位艺术家的“伟大”一面。

在百年之际,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位享誉世界画坛的艺术家的故事。

他非凡的成就确立于巴黎,而一生的艺术之途又是从杭州出发的。

朱德群

医生世家里的叛逆分子

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这三位由杭州国立艺专走出来的艺术大师,曾被人称为“留法三剑客”,朱德群是最后离世的一位。

2014年3月,朱德群在巴黎逝世,至此,“留法三剑客”的时代终结。

一九九三年,朱德群、赵无极与吴冠中在吴冠中法国塞纽奇艺术馆举行的个展上

1920年12月3日(农历十月二十四日)朱德群出生在江苏萧县,一个世代行医的书香之家。

他的父亲业余爱好就是画画,经常在家作画自娱,朱德群小时候也经常随着父亲画画,临摹草书。家里收藏的书画作品,成了他的艺术启蒙教材。

但是在初中的时候,高个子的朱德群迷上了篮球,处在叛逆期的他跟队员们一起,贴出一张对校长表示不满的声明。

朱德群因此被开除了学籍,本以为会大发雷霆的父亲,却只看了一遍学校的通知,从此再也不提此事。在父亲的安排下,他最终算是中学毕业,但此事却让他铭记终身。

直到85岁,提起此事,他依然感慨万千,充满对父亲的感恩,他觉得父亲这样做是从心里认为这个孩子绝不是“孺子不可教”。

杭州艺专的前卫学风

     如在欧洲学习

中学毕业后,朱德群本打算报考体育学校,但父亲认为体育可以强身健体,但最终并不是个职业,提议他去报考艺专,毕竟也是从小接触绘画,还能以此为业。

在补习了一年绘画后,1935年,朱德群考上了杭州艺专。那个时代的杭州艺专绝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前卫的不得了。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简称「西湖艺专」孤山罗苑校舍,摄于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间

认为“艺术之眼光不能以国门为止境”的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非常善于用人。西画的老师有吴大羽、方干民、叶云、蔡威廉、李超士等人,国画的老师有潘天寿、李苦禅、郑午昌等人。

这些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简直就是众神仙,仿佛都来自天堂,个个都是“天授之才华”。

吴冠中先生曾经回忆那时候的杭州艺专:以林风眠、吴大羽为首的杭州艺专竭力引进西方现代艺术,当时实属凤毛麟角,师生都像是孤岛居民,出了艺专这个岛,与外界有些格格不入。

吴大羽(右一)与林风眠(左一)、林文铮

在课程设置上,杭州艺专也是很绝,并不分什么油画、国画,中画、西画,只设立综合的绘画系,以西画为主,同时必修国画。

这让本想专攻国画的朱德群更加地开放和包容,打开了思维与视野,而且居然还放弃了篮球,因为打完篮球画画时,手就会抖。

思想开放的恩师吴大羽

杭州艺专的教授思想开放,鼓励学生向前。学校教学严格,办学方法、路线与欧洲相接。当时学校的图书馆可以见到几乎所有的巴黎艺术杂志,学生们都对巴黎绘画、画派等的转变非常清楚。后来当朱德群来到巴黎学习,没有过任何的衔接问题。朱德群每天都去西湖边写生,风雨无阻,俨然成了一个“画疯子”。在朱德群87岁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对杭州艺专的生活记忆犹新。“头几年就画中国画。学校里面吃早饭以前,床前有一个板凳放着一个砚台,我会用左手磨墨就是那时候学会的。在学校,天不亮就磨,天一亮马上起来就画,为了节约时间,用左手磨墨,右手画。就是那时候训练出来的,变成习惯了。”对朱德群影响最大的老师就是吴大羽,由于吴大羽对塞尚非常推崇,启发了原本中意国画的朱德群对西方绘画的兴趣。

吴大羽先生

朱德群曾说:“吴大羽教我们的东西都是后期印象派的东西,所以比较接近现代绘画,吴大羽是个很好的老师,而且他的中文各方面修养都很好,我们很幸运碰到这样一个好老师。”

朱德群对吴大羽先生非常尊重,1980年,在法国的朱德群得知吴大羽先生画画没有颜料用了,特意从法国寄来一大箱油画颜料,吴大羽晚年的油画作品,使用的就是这批油画颜料。

改变吴冠中一生的贵人,

       结下世纪友情

1936年4月至6月,浙江各地学生集中军训。军训打破了学校与学校的界限,吴冠中和朱德群正好分在一个班。排队时,高个子朱德群在排头,小个子吴冠中在排尾。

两人在军训中“臭味相投”,形影不离,吴冠中看到朱德群在学画,也唤起了对画画的好奇,朱德群就把画具、颜料交给他,吴冠中因此踏上了艺术的不归路。

吴冠中曾说:“我下决心放弃工程的学习,不听父亲的竭力劝阻,更不考虑日后的职业与生存问题,要转到杭州艺专从头学起。在这人生的歧途,只德群一人是支持我的,他帮我补习素描,准备入学考试。”

朱德群与吴冠中

入学后,两人更是亲密,一同外出写生,切磋画技,一同临石涛、八大、梅、兰、竹、菊。

吴冠中后来回忆,“有一回他教我用他的颜料画油画试试,告诉我白色装在旧雪花膏的瓶子里。交代完他因事去杭州了。傍晚回来,他一进房便说好香,原来我弄错了瓶子,将真的雪花膏当油画白颜料使用了,难怪感到那油画真难画,怨我天生嗅觉不灵敏,往往不辨香臭。”

后来因为朱德群解放前去了台湾,之后又定居巴黎,两位艺术家分别在中国与法国,无法像少年时代亲密地往来了,但是吴冠中去法国,朱德群回国,二人必聚在一处,友情不减分毫。

一九九二年三月,吴冠中与朱德群于大英博物馆

40年巴黎之梦

1948 年朱德群与家人登上驶向台湾的船。1954年,朱德群在台湾举办了他的首次大型个人画展,展出了52幅作品,卖出了56幅,多出的4幅是预定作品,共卖了三千多美元。

正是这“第一桶金”让他赴法进修的愿望得以实现。

1955年5月,朱德群做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决定,放弃已有的艺术声名和学术地位,孤身一人乘坐法国籍邮轮“越南”号,经埃及、西班牙,前往巴黎。那一年朱德群35岁。

世事难料,就在这条船上,朱德群遇到了他下半生的缪斯,曾经是自己的学生,23岁的大家闺秀董景昭。两人经历了两家人的重重阻挠,最后终于结婚,并厮守一生。

1956年,朱德群凭借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画获得巴黎春季艺术沙龙的银奖。这幅作品被戏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1956年,朱德群在巴黎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看了抽象画家尼古拉·德·斯塔埃尔( Nicolas de Staël )的回顾展之后,作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放弃具象绘画,一切从头开始。

这是朱德群开始观察世界艺术面貌的开端,而后他又下意识地调动自己的中国文化背景,以这样的姿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抽象艺术风格。

朱德群《无题》 (二联作)195 x 243.5 cm.,1963年作

成交价:706.8万港币

在巴黎纷繁的流行画派中,他独创了一个诗意的自然空间。在画室的庭院中,朱德群栽种了中国的青竹翠柏,而全唐诗和全宋词是他最常翻看的书。

“我热爱中国诗词。”朱德群说,“它们自然而然地融入我的画作。西方艺术评论家认为我的作品灵感来自于诗词,这并非巧合。”

朱德群 《地平线上的光和影》130.2 x 195.2 cm.1989年作

书法是朱德群最大的爱好,在初到法国没有宣纸的时候,他用一种法国人拿来包肉的纸练习书法,从此一直保留着这个特殊的习惯。

对于朱德群而言,抽象表现主义代表自由,和中国书法的某些技法不谋而合,两者都是下笔迅速,一挥而就。“画纸容不下半点错误。”朱德群曾这样说。

朱德群书法作品,40x91cm,2002

心之深处,自是归途

七十年代,是朱德群的艺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大致从七十年代之后,朱德群的自然观开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然已逐步幻化为他的“内象”或“心象”而非“对象”。

 1985年,朱德群从瑞士坐火车回法国,见了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暴风雪而深受触动,之后用了好几年完成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雪景创作。此幅《雪霏霏》(二联作)就是大雪纷飞的美景,蕴藏于广袤自然中的丰沛能量跃然画布,于1990至1999年间完成。拍卖成交价:919万港币

这个时期的作品中,西方的因素逐步降低到了最低点,他的基本的思想几乎完全转变到中国文化的立场上来,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律在其作品中起了明显的主导作用。

他以中国的智慧不断地改造他西方意味的绘画,反过来又以其西方的眼睛不断丰富他的中国智慧,形成了真正属于朱德群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此时他的绘画终于达到了吴冠中所描绘的“远看像西洋画,近看像中国画”的特征。最终,他有幸进入了艺术的自由王国,或者说他发现了感情的伊甸园。

朱德群《自然颂》(五联屏)一九八三至一九八四年作,162 x 650cm

成交价:1.13亿港币

朱德群自转入抽象风格后,便以破竹之势挺进法国现代绘画的主流社会,成为连接东西方艺术链条上的一个新环节。

1997年12月17日,朱德群被法兰西学院选为250名院士中的一员,而且是法兰西学院成立两百多年来的第一位华裔艺术院士,这可以说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一个闪光的亮点,值得所有华人艺术家骄傲。

朱德群被法兰西学院评选为第一位华裔院士

朱德群在旅居法国的40多年中,先后在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士、卢森堡、意大利、北欧各国举办了上百次的画展,佳评如潮。

他的作品被巴黎艺术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美国圣路易大学、比利时现代美术馆、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基金会等二十多家国际著名博物馆收藏,并多次荣获艺术大奖。他的名字列入《国际传记辞典》、《欧洲名人录》。

2010年3月,中国美术馆举行「朱德群回顾展」

2002年至2003年,朱德群接受了上海大剧院的邀请,为这里建立5周年创作了毕生最大的一幅油画《复兴的气韵》,此画色彩瑰丽,气势宏伟,长7.3米,高4.3米,重达300公斤。

《复兴的气韵》在法国巴黎国家歌剧院举办了近一个月的预展,于2003年8月运抵上海,挂在了大剧院进门的一整面墙上。

2002年朱德群为上海大剧院开业5周年所作巨幅油画《复兴的气韵》

在长达半年多的创作时间中,耄耋之年的朱德群为了这幅献给祖国的画作夜以继日。

他付出巨大心血的创作,却拒绝了任何的条件和报酬,在朱德群的心中,这是给故土的礼物。

朱德群是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精神的大师,他用浓郁又如梦似幻的色彩创作出寓意深厚的画面,追求深远的宇宙空间感和无限激情的笔墨之韵, 超以象外,得其寰中。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