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传统藏品的当代策展

“天潢贵胄“展览现场美术馆是以艺术品为展示内容的公共机构,其使命在于让公众通过馆内陈列的艺术品接受艺术和美的感染,通过对艺术发展和作品的认识产生文明认同感。国际上的许多知名美术馆都是通过承担艺术史叙述的..._美术馆传统藏品的当代策展

01

“天潢贵胄“展览现场

美术馆是以艺术品为展示内容的公共机构,其使命在于让公众通过馆内陈列的艺术品接受艺术和美的感染,通过对艺术发展和作品的认识产生文明认同感。国际上的许多知名美术馆都是通过承担艺术史叙述的“藏品展览”或“藏品陈列”来接待公众的。所以,从推进建立有序的“收藏→研究→展示→再收藏”系统的角度来看,对馆藏的研究、展示不可或缺。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美术馆认识到这一问题,开始不同程度地分配资源,尝试回归美术馆的本源,对自身藏品进行发掘、研究、展示。同时,国家近年来也出台了扶持政策,推动美术馆开始策划以馆藏为内容的藏品展览。

藏品展的策划看似容易,实则不然,并非将馆藏按照年代顺序排列展出那么简单,对策划者来说,不仅要熟知藏品的基本情况,梳理藏品的特点,对本馆收藏的重要作品、收藏脉络进行深入研究,还要综合考虑藏品展示的效果是否符合阐释、完善艺术史的需求,并灵活运用当代策展方式使展览生动有趣。此外,还要考虑履行公共教育职能,等等。以刘海粟美术馆主办的“天潢贵胄——从馆藏石涛、八大山人合绘《松下高士图》谈起”为例,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当下的语境中对传统作品进行策划和展示。

刘海粟美术馆作为一个历史相对悠久的美术馆,在当今的环境下具备了两个身份,一个是当代美术馆,一个是传统博物馆。在这个转变与结合的过程中,怎样让一些传统的作品能够在当代的语境下展出,从而走进现代,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中,用当代的方法和策展模式诠释传统作品,无疑是美术馆工作的重要一环。

“天潢贵胄”展即是从石涛、八大山人合作的《松下高士图》这一件馆藏作品的研究着手,围绕着唐熊和张大千的合临版本、中国台湾地区的印刷等5件刘海粟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开,每件藏品背后都有着曲折动人的故事。比如,展出的美国普利斯顿大学美术馆馆藏的石涛致八大山人的书信,勾勒出石涛与八大山人交往的具体情境,使得《松下高士图》的呈现更加真实生动。有媒体曾这样评论:“五件馆藏撑起一个展览。”作品越少,对展陈和设计的要求就越高,因为要力争展现出每件作品的精神。本展览采用主题叙事的策划方式,根据两条主线穿插进行——石涛、八大山人之间的交往和张大千的临摹及伪造,向公众抛出问题,借此形成思考和交流的平台。美术馆本着求真的态度,把具有争议的藏品拿出来给大家探讨,并涉及相关的考证、鉴赏以及古画研究方法论,进一步推进学科之间的联动性,引发了一系列的话题。

美术馆的陈列其实隐含着阐释。对于美术馆来讲,营造展厅氛围将对公众的观展体验起重要作用。如何建立公众与作品的视觉联系,如何使一件传统作品对观众产生最佳的亲和力,都是策展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天潢贵胄”展览中的古画,仍保留传统古画的装裱,并直接装框上墙,这样可让观者几乎零距离地观看古画,这种展陈形式能较好地呈现出古画的魅力。如何合适地安排展品?考虑到一般观众对古画有些距离感,展览选择先陈列石涛和八大山人的精品,让观众先熟悉两人的创作风格,然后再围绕着“主角”《松下高士图》进行故事叙述和深入解析。

一个好的展览需要丰富的元素。“天潢贵胄”展把原作、文献、影像、装置都融入其中。从展览反响来看,影像装置吸引了观众尤其是儿童群体,激发起他们对学习传统艺术的兴趣。今后,我们也会尝试用当代的设计来为馆藏作品注入新的活力,运用各种各样的展示手法使观众在展览中得到真正的学习,并让展馆的叙事脉络变得清晰生动。

传统美术馆如何结合当代话题进行延伸,也是美术馆工作的重要一环。美术馆是一个学术的公共平台,需要各方专家力量的注入,才能把美术馆办得鲜活。“传统作品+当代策展”之路要循序渐进,首先是需要良好的硬件条件,树立一套清晰的学术脉络;其次是需要策展人策展逻辑的支撑,以及对美学的清晰认知;最后需要扩展当代的话题,对传统进行延伸。

最后,引用知名建筑设计师唐克扬在《美术馆十讲》中所述:“美术馆是什么并不重要,问题是我们如何理解开放性的艺术观念,如何在体制化的美术馆既有的形象之上兼并、联合和重组相近的功能,嵌入更广义的城市‘文脉’,从而具有积极而长远的社会影响 ——除了‘展览’这个不言而喻的功能,美术馆还必须把自上而下的‘教谕’和自上而下的‘学习’功能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交流’乃至兑现艺术使人‘沉思’的功能。美术馆不仅仅是被改变的对象,它同时也改变着置身于其中的人们对社会的看法。”

(作者系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