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甲骨文字形,从囗夕,本意是指自己口中或别人口中说出的由头。名的解释很多亦很广,今天我所探讨的名是特指名声、名头、名号或名誉。既是百姓的口碑、社会的评价,也代表历史的记录、政府的认可,更是上帝赋予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追求与自我约束。对此庄子一语道破----名者,公器也!对名声的重视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主要是为了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从文化层面上理解就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规范,体现的是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顾名思义、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功成名就;评价人多用名过其实、名不符实、名副其实、徒有虚名、欺世盗名、沽名钓誉、臭名昭著、身败名裂、名不虚传等。故名分多种,有实名有虚名、有好名有坏名、有大名有小名、有生前名亦有身后名。 今天我想重点说一说生前名与身后名。有的人生前大名鼎鼎,身后一落千丈;有的人生前默默无闻,身后为人景仰。生前名多为虚名,是受诸多客观因素影响或因个人不择手段而造就的假象,例如特殊的地位、当朝的嘉奖、别人的吹捧、刻意的包装、事件的传播、片面的认知等都会留下生前名。而身后名则相对客观公正,是经过历史沉淀后的真实反映,也多为对价值观的认同或对某种精神的弘扬。从历史上看,短视者多重视活在当下而好大喜功,以追求生前名为荣,对名利转换有期待。远视者不追求现实生活中的荣华富贵,而是把人生当做一场历练与修行。追求的是活在死后的身后名。对精神的渴望远大于物质,是用肉体的短暂来成就精神的永恒,所以显得更为高尚与纯洁。对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人而言,生前名仅代表自己的羽毛或标签,身后名才是证明自己存在的全部意义,甚至是高于生命的价值追求。古代谏官便是冒死相谏、前赴后继并以死为荣的文人群体,每每读来总是让我感叹不已,这是何等的境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