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时,严凤英离世已有六年之久了,喜欢大师的每一部作品。喜欢她那甜润的似山野之风的黄梅戏唱腔。只恨此生无缘亲睹一代大师的风采。如今有幸在安徽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担当创作任务,我自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画严凤英。希望通过绘画作品能展现这位受人爱戴的艺术大师的美好形象,也借此抒发我对严凤英的追思和敬爱之情! 严凤英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1930年4月13日生于安庆市,1968年4月8日卒于合肥,祖籍安徽桐城罗家岭人,原名鸿六,又名黛峰。1953年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历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演员 ﹑副团长﹑中国剧协理事﹑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清欢图70cm x 35cm 2014年
严凤英的黄梅戏唱腔优美﹑甜润﹑韵味十足。扮相﹑表演俊美﹑大方﹑生动感人﹑不落俗套。她的《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她本身也是一位勇敢﹑智慧﹑爱憎分明﹑德艺双馨的大艺术家。我深深冥思将如何用画笔来表现这位人们熟知﹑受人尊重的艺术大师呢? 一.内容与形式上的结合创作 (一)表现大师风采 我画了两幅不同的严凤英工笔重彩画作,先说说第一幅创作: 严凤英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仙女,我也曽一度想干脆就画成人们心目中的七仙女的形象。但经过反复思考,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原因有二:其一,七仙女﹑织女等角色形象尽管再深入人心,也不能代替和还原严凤英本人的真实精神面貌。当然,她所饰演过的代表人物角色我也会一一安排在画面的背景当中,只不过是换一种方式和手法。这样一来作为主题表现既能反应出历史的真实性,也有助于画面的可塑性,使主题和画面本身更加立体和饱满;其二,安庆市菱湖公园内已有一座严凤英的汉白玉七仙女形象的雕塑,我不太想重复已有的成熟艺术作品。 经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介绍和搜索大量的图片资料,我开始正式投入到创作过程当中。这期间有幸结识了王小英先生(严凤英之子),他给我在创作上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照片资料,还介绍他记忆中母亲的生活细节,如:衣着﹑打扮﹑性格﹑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等等,对我后来的创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从突显主体人物身份来考虑,我该选用何种造型形式来进行塑造?严凤英是戏曲演员,画身段不为是最能体现这一身份角色的特征手法之一。“丁”字步,兰花指,这个动作是从严凤英授徒时的一个场景照片中改编过来的。原来照片上的严凤英相略显老气,衣着也过于随意,显示不出我想要表现的那种最好﹑最美的形象来,也烘托不出感人的艺术氛围。虽说严凤英解放后的衣着﹑打扮非常朴实;为人处世十分谦和﹑低调,但在绘画创作的处理上更多的要考虑到主体人物形象真﹑善﹑美高度浓缩的再创作,使画面更加符合她作为一代艺术宗师的身份形象,也符合观者心中所期望的仙女形象。所以原照片上的裤子改成了旗袍,再加上舞动的飘带,这样既符合当时的年代背景,也勾勒出了似仙女下凡飘飘洒洒戏的成分。在选用严凤英头像时,我选用了她二十几岁时的甜美﹑朴实的形象。那时的严凤英早已是红遍大江南北,风华正茂。在画面色调的搭配上,则更趋向于大方稳重而不失清新﹑ 淡雅﹑ 明朗的基调,淡绿色白碎花的上衣映衬着领袖口的一抹鲜红,既符合黄梅戏曲调优美的韵律美,也展现了大师最为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晴装35cm x 35cm 2014年
(二)艺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 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结合,主要体现在立意和构图上的形式美感上,就是把主体人物放在一个思维空间当中,这种思维空间是非真实的现实场景,但在这个思维空间中的主体人物与配景要使得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融洽﹑虚实有度。在以表现主义手法为主的创作理念中,画面就更具诗化和浪漫色彩。 如上所述利用了思维空间的构成模式和表现主义手法,使得主体人物、丰碑式的残壁、黄山风景、漫天飘散的花瓣融为一体,形成了亦真亦幻﹑虚实结合的艺术形式美感。我想如果没有了这些艺术上的形式美感,艺术内容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艺术表现了,当然就不可能有审美形象,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美。正如历史学家翁飞先生在重大历史题材绘画草图观摩会上不是有说过:“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应把艺术的真实放在第一位,历史的真实并非符合艺术的真实,历史也不应是纯客观的历史,而是艺术家心中的真实,艺术是用有限的空间去拓宽更大的艺术空间。”我想他说的也正是我想在此表现的艺术形式吧!当然从这里的艺术形式上说,艺术的感性形式诸因素把艺术内容恰当地 ,充分地 ,完美地表现出来,从而使欣赏者为整个艺术形象的美所吸引,而不再去注意形式美本身时,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形式美之所在。
三春花鸟70cm x 36cm 2014年
二 往事中分析和感慨画面内容 (一)用老照片形式展开叙事 第二幅是在第一幅的基础上将画面背景的黄山换成了安庆老城,这是借用一张解放前安庆城的老照片。照片中安庆市的标志性建筑迎江寺、振风塔显得那样威严庄重,浩浩长江之水载着帆船,载着严凤英的黄梅戏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安庆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也是严凤英的出生地和骨灰的安置地。所以画安庆更能丰富和拓展画面的内容,使构图更显张力。在绘制手法上,以一种似发黄老照片的表现手法,运用黑、白、灰色调来营造一种怀旧氛围,使人们的视野和思想转移到那个年代的场景当中。制作用冲墨、洗磨、分染、平涂等手法,反复绘制成既有深沉、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又有细致入微、轻松委婉的工笔画特质,充分发挥了工笔画在表现力上的丰富性和可塑性。
水流云在70cm x 35cm 2014年
(二)对山野的风的解读与表现 严凤英的黄梅戏唱腔是独具特色的,她那优美的有独特韵味的唱腔,将一个山野小调﹑地方小曲,迅速拓展成为全国大戏种行列,不能不叫人为之惊叹和佩服。我绘制的主题叫“山野的风”,并不是画上山﹑画上风的感觉就了事的,要深刻了解到其命题的真正含义。我觉得主要还是诠释了严凤英的黄梅戏唱腔具有浓浓的山野气息,清新﹑淡雅﹑不施脂粉﹑落落大方,带有丝丝野性的粗犷美。当时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看了严凤英的表演后,盛赞黄梅戏有醉人的“泥土芬芳”。像一首优美的牧歌,是农民对青春生活的歌唱。决不因为它简朴而丧失它在文学上艺术上的价值。 是的,黄梅戏是从田间地头﹑ 山野乡村走出来的民歌和采茶调,是严凤英赋予它更新﹑更宽广的生命力,“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郎对花,姐对花”,谁人不知,哪个不会唱。画面中的严凤英兰花指、丁字步,笑容可掬地似正在吟唱她最爱的黄梅戏。这幅画面中严凤英形象更具有一名人民艺术家的淳朴风范,我画的是她平时最喜欢穿的碎花小西服领衬衫,外配一件那个时代很时髦的勾画小马甲,下着黑色旗袍裙,显得亲切大方。王小英先生说:“妈妈平时非常朴素,和寻常人没什么区别,只是有时各个画报社来拍照片,或是到北京和外地开会、演出时,她才精心打扮一番,总是想把最美的一面留给人们”。是的,我想画出的严凤英犹如山野里的一朵白色幽兰,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五木之香81cm x 25cm 2014年
(三)画面背景墙之感悟 画面背景墙是我着重要表现的形式内容之一。在这两幅画中都有吸取西方现代画派的方法,打破自然时空,根据作品主题的需要进行提炼并重组、叠印,把人物、城墙、黄山或长江组成一个新的情节空间。安庆城墙砖在画面中占据主要背景。城砖显示出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永恒。大块的深色调在视觉上给人以压抑感,而严凤英的形象明快而清新,她轻歌曼舞,飘逸灵动,这种明暗对比和动静结合不仅使作品人物突出,主题彰显,而且整个画面得到了平衡。严凤英各个时期的照片叠印在黑压压的城砖上,象征她沉重坎坷的一生。 在众多剧照中要突出的重中之重就是她的三部代表作,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这三部电影把黄梅戏和严凤英声誉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另外再加上她的其他代表作,如《打猪草》、《送香茶》、《宝英传》、《春香传》,革命样板戏《江姐》、《党的女儿》、《红色宣传员》等……,严凤英一生中饰演过众多角色,其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唱腔表演堪称绝世,在这里用此种形式来表现,一方面说明她的黄梅戏艺术是一座里程碑似的高峰;另一方面是和画面中残缺的文子拓片一样,隐喻出她那悲苦的人生经历和短暂的生命历程。
闲看花开70cm x 36cm 2014年
严凤英在旧社会受到当时底层艺人的凄惨遭遇,被迫背井离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解放后,在黄梅戏道路上严凤英再度绽放出她那惊人的艺术才华,顿时名扬天下﹑誉满神州。她在一次讲话中,满含深情,眼里噙着泪花地说:“旧社会把我从人变成鬼,解放后党把我由鬼变成了人”。这是怎样一种对党对人民的感激之情呀!她那样的纯真和善良,即便经历风霜雨雪的摧残,也丝毫不改初衷那份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但就是这样一颗皎洁如明月一班的心,却还是被突如其来的风暴撕得粉碎! 在文革期间严凤英还激情地上演了大量的革命样板戏,饰演了许多英雄角色。如:《江姐》﹑《党的女儿》﹑《红色宣传员》等。即便如此却也是“花正红时寒风起,再想回头难上难…….”十年浩劫夺去她那美好的如花一样的生命,一代大师含恨而去,她曾经的一颦一笑﹑一嗔 一喜,无不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她像一片五彩祥云,把绚丽缤纷的光辉温柔地铺洒在我们身上,映照在我们心里,使人感觉沐浴在光明和温暖之中。当她随着那阵飞沙走石的狂风消失后,我们才痛彻地感受到了她意味着什么!而我想到更多的则是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伊壁鸠鲁的那句名言:“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然而我们又是幸运的,她毕竟真实而绚烂的来过,如流星划过天际,迅速而无比光华的照亮整个宇宙,使人惊呼其华美也叹息其短暂。就这样她远逝了,留下了善良美丽的七仙女形象和那如天籁般的黄梅戏唱腔。曽任安徽省宣传部部长,著名书画家赖少其先生,在严凤英平反昭雪时为其含泪写下“落花曲”词句:“江淮寻芳忍顾,香魂一缕,借问知何处,轩馆吴娃柔声诉,祭起落花曲,泪飞应无数,自是奇葩花难护,十年埋艳骨,魂飘无处,香如故”。我深深为之叹息,眼眶早已湿润。我拿起笔在画面上勾勒出雪白的梅花,片片花瓣散落,犹如仙女下凡,漫天遍野,灿若繁星。梅花那天然的不畏严寒,铮铮铁骨的品格,正暗合了严凤英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刚毅的性格品质。她过早的离去与她那不屈的性格和坚贞不移的信仰是分不开得。记得那次我和王小英先生聊起此事时,我当时激动地说:严凤英大师是冤死的,她是那样的感激党,感激毛主席,可到头来却说她是反党反毛主席,这着实让这位饱含对党怀有一片赤胆忠心的好演员、好党员受不了,她只有以死来证明她的清白,以死来赎清她被灌输的罪名。她是英雄﹑烈士,是一位为信仰而付之一炬的殉道者。
野花赋48cm x 19cm 2012年
严凤英早已离我们而去了,我在想,他为什么长久地不断地唤回人们对她的记忆?她和她的黄梅戏还有那个年代,给了我们和我们的艺术甚至包括整个人类起到了哪些激励﹑启发和警醒呢?我想这不是我们一﹑两代人所能解释清楚的话题,需要代代人牢记﹑学习和反省吧! 和很多七零﹑八零后的年轻人一样,我们都没有见过严凤英。可我们不能忘记在这片炽热的土地上,确实曾经来过一位唱着黄梅调的女子,扮成村姑﹑饰成巧媳﹑化成才女﹑变成神仙,她似一股山野的风,吹遍乡村﹑唱彻城市﹑走向世界。正如我在这幅画的拓片部分所题;“茶歌飘四方,飘在人心上。你是山野吹来的风,带着泥土香。彩裙翩翩舞,凤鸣声声亮,你是山野吹来的风,清新又芬芳,黄梅好听乡音甜,天上人间你还在深情地唱……”(电视剧《严凤英》里的主题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