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术评论家 恒辅
「最高的艺术表现,只能由人类内在的"灵觉"世界转出,而不是由技巧中得到。」-张政维
张政维当代水墨作品第486号(2016年作)
我站在张政维的抽象水墨作品前面的时候,经常都会被震憾的哑口无言!
这是一种很纯净、很纯净的力量所造就出来的震憾,这种纯净像是一种对人类内在最原始的能力的召唤和导引。这不是任何技术可以达到的效果,他的艺术符号不是一种语境,而是具备超乎人类惯性视觉经验所能归纳的启发与感动,这种异常的生命感和能量,似乎有"招魂"的魔力,直接可以和各种"生灵"沟通,好的灵会聚在作品周围,不好的灵会慢慢安静下来。有些作品所释放的神圣庄严的气场,甚至会使周围很普通的环境,变得像一个"告解"的场所。
我在媒体上看到一些说法。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于2015年12月策划了『觉相-张政维当代水墨』个展作为年终的压轴,艺术界一定程度的肯定张政维对当代水墨的贡献。主要评价有三点:
一、张政维当代水墨作品突出了中国水墨画对色彩运用的可能性。二、张政维当代水墨作品突出了中国水墨画对创作技法运用的创新性。三、张政维当代水墨作品成熟运用西方抽像艺术语言用以表达了中国水墨画对创作主题的前卫性。
张政维当代水墨作品第169号(2015年作)
张政维当代水墨作品第397号(2015年作)
其实,我不太愿意用像上述的所谓"评价"来鉴审张政维的抽象水墨作品,因为这三点所谓"评价"都是「技术性」的说法;我认为至少要用「艺术性」,甚至是「哲学性」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张政维的抽象水墨作品,应该更接近作者的原创意图。该怎么用「艺术性」或「哲学性」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张政维的抽象水墨作品呢?我想说说我对这类当代艺术作品的鉴赏心得。
在进入主题前,我们要先谈一下比较专业的"艺术评论"(简称"艺评", Art Criticism)方面的知识。对于艺术品应该怎么去理解(或称"鉴赏" )?学界有所谓『解释学』。传统的『解释学』强调鉴赏者或艺评家要努力站在原作者的角度和立场,尽量通过还原作者所处的各种客观环境,和揣摩作者主观的精神样貌;进一步的尝试理解作者在这样的客观环境和主观精神样貌下,怎么怎么去发生创作动机?又怎么怎么的创作出这样的艺术品?最后达到与作者尽可能统一的理解。这种还原作者"原意"的鉴赏目标,现代的『解释学』认为不可能达到的。
德国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认为,鉴赏者或艺评家从事理解(或称"鉴赏" )艺术品活动的本质,并不是一个完全主体性的行为,它必然是由各种文化背景熏陶、传统惯性视觉经验、现实生活体会、宗教信仰以及个人精神升华转移等多种维度交织下,所发生的审美体验。同时,它又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观察行为,它必需要就作品呈现的客观与审美体验的主观交相印证的过程,专注与敏锐的去磨合印证过程中的跼黜感与陌生感。达默尔对这种磨合印证过程提出两种「视域」;一种是作为被理解对象的作品"原意"的视域,另一种是解释者自己主观的视域。作品意味与鉴赏者发生审美共鸣,就是两种视域的交融结果。这就是『视域融合』,也就是通过作品鉴赏过程,鉴赏者和作品之间的对话,促成了经验的互动与理解的深化。
张政维当代水墨作品第28号"日本人的钓鱼岛迷思"(2014年作)
张政维当代水墨作品第71号"乘风归去"(2014年作)
张政维有一篇文章叫『纯粹』,这篇文章对鉴赏张政维的抽象水墨作品的『视域融合』相当重要。我们摘录几段这篇文章的内容,启发一下对审美共鸣的互动经验和理解深化。
「.......如果老天爷就愣是这样安排,只让艺术家刚好够吃、够喝,而其他生活上过多的追求全部禁止;包括尽止一切与创作无关的任何需求都全部禁止,也就是一切与创作本身无关的"妄念",都不会成为现实。那么这个时候的艺术家又会创作出甚么样的作品呢?.......」 「.....我认为有"生命感"的作品,就是"活"的作品。..... 可有"能量"的"活物"就完全不一样了,它非但"活着",还活的很不安份。它不但能感应到有人在打扰,甚至知道谁在打扰它,并且会作出针对性的反应。它会尽力的释放某种强大而浓郁的"内容信息",希望能毫不保留的扑向接收到这个信息的人,侵蚀着那个人的内心,一直到那个人完全消化这个信息的所有内容为止。」 「艺术家能创作出具有强大"生命感"和"能量"的艺术品,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有三个条件:纯粹、再纯粹、更纯粹」
「有的时候在这些巨大的"信息内容"中,能察觉出某种不可言喻的"外力"....这种不可言喻的"外力"与艺术家的纯粹度有关。这"外力"所"加持"给艺术家某种超越艺术家自身能力的"特异功能",是需要艺术家以"纯粹"的状态来接收的。....」 我们读完了以上『纯粹』这篇文章的部份段落后,再回到达默尔『视域融合』中,提到作品意味与鉴赏者发生审美共鸣的现代『解释学』中去运用,看看怎么去理解张政维的抽象水墨作品?首先,还是要从"纯粹"这个辞开始理解。很显然张政维是从类似宗教家经过修行之后的得道涅盘,成为另一个境界的超能个体("纯粹"的个体),然后以身体内在的"真灵"(暂时这么称呼)去感知一切。这种感知,肯定不是人的身体各种感官所不能感应到的;是只有内在的"真灵"才能感应到的。一种是作为被理解对象内在"真灵"的视域,另一种是解释者自己内在"真灵"的视域。作品内在"真灵"与鉴赏者发生审美共鸣,也就是内在"真灵"的『视域融合』。我们又从『纯粹』这篇文章中看出,「妄念」与「诱惑」是使之不"纯粹"的最大障碍,也就是解释者如果无法克服「妄念」与「诱惑」的障碍 ,达到"纯粹"的境界,那么也就无法以内在的"真灵"去与张政维作品内在"真灵"发生审美共鸣。这个是读懂张政维作品最重要的法门,是有条件的。
张政维当代水墨作品第349号 (2015年作)
好,所以了解『纯粹』这篇文章所提的克服「妄念」与「诱惑」的障碍这件事,可能是首先要"共鸣"的部份。张政维在『纯粹』这篇文章分享了这个部份重要的过程。 「.......我曾经很清楚的梳理过自己各种状态下都会产生甚么样的作品,而这些墙上的作品,都是在我最淡泊、最孤独、最宁静,还有最贫穷的时候挂上去的。这些作品都有一个一致的特征,那就是都有足够强大的"生命感"和"能量"。多少年后我明白了!"生命感"和"能量"是一位艺术家沉浸于真诚而执着的艺术创作状态后,在作品上所能被明显感应到的信息。.....」 「....那个时候的情绪场景就像:天上突然喷了一团熊熊大火,把身边所有的美好和计划烧了个精光!而留下的灰烬又被一夜的狂风骤雨,灭的无影无踪!在那个人生的瞬间,我就好像根本没来过似的,灭的一点念想都没有了!....」 「...我现在没有了「外面」,只剩下「里面」了!.... 然后,我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把自己给「囚禁」了起来!」 17世纪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提出过所谓“身心二元论”概念,他认为内在的"真灵"与外在的躯壳并不是一体的,是可以分离的。将笛卡尔这样的观念应用在绘画题才上,意大利版画家路易吉·夏芳尼缇(Luigi Schiavonetti)的《灵魂在身体上空盘旋,不情愿地与生命分开》(The Soul Hovering over the Body, Reluctantly Parting with Life)作品诠释了这件事。
勒内·笛卡尔《灵魂在身体上空盘旋,不情愿地与生命分开》
张政维在『纯粹』这篇文章中也从不同的角度呼应了勒内·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只是张政维在说的更真实,更贴进艺术创作"修行心得"的分享,也就是张政维在克服「妄念」与「诱惑」的障碍这件事的分享;这一点是鉴赏者"共鸣"他作品很重要的部份。 中国的艺术理论常常坚信这样一个观点,人原来存在一个清净的、微妙玲珑的"本原世界",这就是人的"本觉";而这个"本觉"的世界被世俗的「妄念」与「诱惑」染污,所以堕入迷雾中,由"本觉"到"不觉";而妙悟"纯粹"就是恢复这一灵魂的觉性,通过"纯粹"的证入,由"不觉"而达到"始觉"。因此,就像张政维说的:「最高的艺术表现,只能由人类内在的"灵觉"世界转出,而不是由技巧中得到。」当我们面向张政维的作品的时后,要先放空所有的惯性视觉的形式坚持,不要勉强的去附会您曾经所受的审美经验和训练,也不要在乎当下的感觉,要轻轻松松的放逐自己的身体(不只是眼睛,是全身),要安静从容的放任自己内在的"灵觉"被召唤出来。然后,您就会从张政维的作品里感应到许多微妙玲珑的"信息",您的眼睛同时也会看到许多不可思议的画面。 这个时候,您就算看懂了张政维的抽象水墨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