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外景
日前民生银行第三家美术馆在北京开馆,银行系、地产系上市公司批量生产民营美术馆现象再次引发关注。甚至有消息说未来几年内将出现数万家民营美术馆。虽然该说法未经证实,但国内民营美术馆的建设热潮已经扑面而来,新近出炉的还有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分馆和花样年的知美术馆等。 引领这一波民营美术馆浪潮的不乏一些资本市场上的宠儿,不过在艺术与生存的双重考验下,先驱者中有的已经黯然离场,有的艰难维持,也有重获生机者,如今新晋者们能否前仆后继地摸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想必各方都在拭目以待。 民营美术馆浪潮 新建民营美术馆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位于798艺术区一街之隔的北京恒通国际创新园内,一座出自知名建筑设计师朱锫之手的银白色现代艺术建筑十分醒目,它的前身是改革开放之初来京的首家外资企业——北京松下彩管厂,如今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美术馆。 民生银行算是第一个成立美术馆的中国金融机构,它于2010年4月创办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4年11月,又将世博会原法国馆改建成的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后对公众开放。而此番民生银行投资2个多亿,筹建了3年的第三座美术馆也令外界十分期待。 6月25日,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当天,京城艺术爱好者纷纷前来一探究竟,美术馆内人头攒动,连楼梯上都坐满了人。而“民间的力量”开馆展也显示了这家美术馆的个性。其中既有中国当代艺术从开端到当下最具代表性、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参展,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等,也有一些正在成长之中的、没有名气的年轻艺术家作品。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表示,“民间”不仅秉承了美术馆投资方中国民生银行“服务大众,情系民生”的宗旨和理念,而且“民间”本身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不断产生意义和价值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美术馆可以不断挖掘和生发的重要当代艺术资源,给中国当代艺术史的研究和写作提供新的思考维度和观察视角。 对于798的艺术机构而言,自家门口崛起的这座民营美术馆“巨无霸”意味着什么?周旭君告诉记者,之所以选址在798艺术区旁边,很重要一点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非盈利的美术馆,提升798艺术区及周边的整体品质。“众所周知,798艺术区近年来已经成为北京的一张名片,但是商业化和旅游化的趋势也使得许多人感叹798艺术区离纯粹的艺术越来越远。” 周旭君认为,实际上798艺术区并没有真正的美术馆,地标性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也不是美术馆,而只是公益性当代艺术机构,而其他的艺术机构基本上都是商业性的画廊。“当然不是说商业性的画廊就不会推动艺术的发展,只是说盈利和非盈利之间还是应该保持一个平衡会更有利于长远发展。所以我们美术馆和这些机构不存在竞争关系,应该是共同合作使得这里的艺术生态能够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给这股美术馆热潮再添一把火的是,就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的第二天,另一家OCAT研究中心也在欢乐谷附近开馆,作为深圳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的北京分馆,今后将每年推出一个学术主题展。OCAT研究中心在北京众多的美术馆、艺术机构中寻找差异性竞争,定位于那些鲜有人愿意做的研究性学术展,以期吸引感兴趣的参观者。 而此前位于成都老君山下的知美术馆在去年7月开馆时也备受瞩目。花样年控股集团投资3800万元筹建了知美术馆,并请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担纲设计。开馆展则选择了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策划的“设计:为了爱犬”,包括妹岛和世在内的明星建筑师为不同类型狗狗设计的别致建筑吸引了众多眼球。而据了解,除知美术馆外,目前花样年于成都市区还在筹建位于购物中心的潮美术馆以及福美术馆。 金融地产资本的艺术变局 国内民营美术馆建设历经潮起潮落。1991年,民办公助的炎黄艺术馆在北京创建,被视作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开端;紧接着上世纪90年代,成都上河美术馆、沈阳东宇美术馆、天津泰达美术馆等相继产生,地产企业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02年以今日美术馆为代表的当代艺术机构兴起,迎来了中国民营美术馆的第二个春天,喜马拉雅美术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昊美术馆等一批体量庞大又个性鲜明的私人美术馆接连涌现。 如今以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知美术馆、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为代表的新一轮民营美术馆强势而出,在它们背后支撑的是来自金融、地产行业的明星资本。另据“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民营美术馆已经占到美术馆总量的三分之一。 一座民营美术馆的崛起让背后的企业广为人知,创始人的知名度也能一夜之间蜚声海内外,此外艺术的附加值也在被不断发掘。民生银行与艺术结缘已有8个年头。2007年,民生银行从银监会获准了中国第一只“艺术基金”,后来又曾向炎黄艺术馆提供过捐助,再到之后建设自己的美术馆,在打造一个民生美术体系的同时,也兼顾了品牌建设、社会责任以及私人银行业务。 “对于企业而言,美术馆是承载企业精神的文化场所,是贮存企业文化底蕴之所在,是提升企业形象的名片,是企业公共关系建设的平台,更是一个企业的荣耀和品牌。”知美术馆馆务经理谭蘂说。 但学者吴祚来认为,民营美术馆是大好事,但一定要做出特色与品格,现在地产与上市公司做美术馆,他有点心存疑虑:“会不会将画作拍出天价,泡沫化资产?洛杉矶几大美术馆,如盖蒂艺术中心,亨廷顿艺术馆,均价值数十亿或百亿美元,这是巨富之家捐给社会的公益文化财富。做艺术与美术馆要单纯,要公益,他们能做到么?” 有艺术圈人士表示,早年一些地产资本介入美术馆之初,曾想通过艺术项目拉动其销售,但是对美术馆急功近利往往适得其反,经过多年摸索和反思,已经有一些民营美术馆实现了艺术蜕变,转向了相对独立的艺术平台体系。后来新晋的企业则吸取前车之鉴,重新思考对民营美术馆的战略和定位,反而在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上少走了弯路。 “银行系、地产系上市公司批量生产民营美术馆的现象值得关注。”艺术评论人陈晓峰说。他认为,一方面艺术跨界的效应已经被充分地传导到国内的企业当中来,会激发更多国内的优质企业关注艺术领域的资源整合和释放方式;另一方面艺术也需要借助这些不同社会资源背景的大企业,激活艺术资源成为一个可发展的链条。 可持续瓶颈依然存在 有的民营美术馆筹备多年,业内皆知,但就是不见踪影;有的民营美术馆建成几年了,却一直没有开馆;有的民营美术馆一到要做展览、公共教育时就出现资金危机等等,一座民营美术馆背后经历了多少谈判、运作、纠结和妥协,外界还是无法完全了解,但运营成本一直是困扰国内民营美术馆的最紧迫难题。 一座中大型美术馆目前的运营成本每年在几百万到上千万元,即使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对此也得精打细算过日子,若加上展览、运输、保险、展品进出口的费用则又是一笔庞大的资金开支。 周旭君告诉记者,现阶段美术馆的运营成本主要还是中国民生银行公益捐赠运营资金,并通过民生文化基金会的渠道实现资金落地。2008年,民生银行董事会建立了中国银行业第一个公开承诺固定比例的公益基金。该基金由中国民生银行出资,2008年首年按税前利润1%列支,2009年至2013年期间,每年按税前利润0.8%-1.2%列支;这其中就包括了对美术馆的资助。 即便如此,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已经专门设立了事业拓展部,希望通过多元的拓展能够在未来产生可持续发展的自我造血机制,如荣誉理事会制度、品牌运营、空间运营、艺术衍生品开发等。“事业拓展部目前正在积极的运转中,相信不久就能看到阶段性的成果。”周旭君说。 谭蘂表示,知美术馆是由花样年集团投资,从资金层面上说,美术馆没有生存压力。但是美术馆仍需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完全依靠集团“输血”的模式是不健康的,也是没有未来的。他们目前也在努力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陈晓峰认为,民营美术馆的运作资金前期通常由母体公司来提供开支,但是后期就要独立运营,这是相当有挑战的。比如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分馆否认投资方承诺投资3年,对于执行馆长黄专的团队来说,如果3年还在运营方面架构不起来,那么到时可能会有新的变数。 欧美私营美术馆的兴盛背后都有一套成熟的社会体系和政策支撑,非盈利的民营美术馆意味着可以接受捐赠、免税等扶持,但在国内这些政策优惠落地困难重重,被称作是在制度夹缝中求生存。周旭君说:“我想不光是我们美术馆希望得到政策税收支持,所有的国内民营美术馆都有这个愿望,这对于国内民营美术馆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谭蘂表示,目前知美术馆刚刚开始启动扶持的申请工作。另外她认为民营美术馆发展除了资金、人才、管理的难题,最主要的瓶颈在于如何与观众发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这个互动不只是吸引观众前来参观,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与观众形成引导性的共鸣,这需要整个团队对美术馆准确的定位、具有极其敏锐的艺术眼光和强大的执行力,通过自身的力量把艺术家的个性变成一种与观众互动的共性,在有共性的基础上才有经营的基础和可能。” “一个是明确的学术定位与研究方向,另外是自我品牌的构建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周旭君认为,这是当下民营美术馆的两大瓶颈。他表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作为一家当代艺术机构,学术定位和研究方向会紧紧围绕当代艺术展开,并具备学术性、先锋性、开放性、公共性四个特征。 尽管民营美术馆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国家政策扶持不足,社会支持艺术公益的自觉观念不够,美术馆自身造血机制不成熟等,企业及创办者们对民营美术馆的未来还是有信心,这源于他们对经济发展的判断。“只要中国社会整体上仍然保持着经济向上走的活力,那么文化艺术及社会公益还会继续发展,民营美术馆需要的社会土壤就会越发的肥沃并能够提供更多的成长养料。”周旭君说。